賣糖葫蘆的小販在地上墊了草蓆,就那麼坐著等客上門,連叫賣都懶得喊了。
見到一個穿著不凡的少年郎停駐,那買糖葫蘆的小販就起身。
“這位小少爺,可要來幾串糖葫蘆?只要三文錢一串,不甜不要錢!都是新鮮的山楂,家裡熬的紅糖,可好吃了!來兩串吧?小少爺,小公子?”
周迅取下一串糖葫蘆看了看,山楂個頭大糖衣也厚,賣三文不算貴。
“來兩串,給我包起來。”
又想到曉紅和雪落,都還是孩子,他又改口:
“等等,兩串不夠,再來上……十串吧,一共十二串糖葫蘆,三十六文。”
解下荷包,數出三十六個銅錢,放在草蓆上。
“好嘞,您拿好。”
小販用紙張紮成的大帶子,裝好十串糖葫蘆,瞄了一眼錢數目,對的上。
接過糖葫蘆,當場拿在手裡咬著。
酸酸甜甜的,味道很棒,山楂開胃生津,空腹吃著,會越來越餓。
周迅腹中空空,吃下兩串糖葫蘆後,已經開始鳴叫。
眉頭微皺,他控制著腹部氣血流動,阻止這聲音發出。
隨後快步走向聽雨樓。
聽雨樓是靠近貢院的一家小酒樓,距離很近,就隔著一條街,小有名氣的百年老店。
這酒樓有五層,一面臨河,食客可以從在樓上望見河水。
大門前的店小二見慣了赴考的學子,即使周迅年齡小了點,也不算少見。
於是周迅被小二殷勤地引到二樓一個小隔間。
這樣的隔間互相之間,巧妙地用各種盆景、屏風、樓梯、柱子等相互間隔開來。而且大凡隔間,都能分到一個窗戶,採光都還不錯,空間上佈局別出心裁。
周迅也是覺得不錯,就問著。
“這層很是雅緻,佈置精巧,足見匠心,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小二微微彎腰,從肩膀上取下搭著的毛巾,在擦得發亮的桌子上又抹了抹。
一邊順口回答。
“您不是本地人吧?聽您的口音,就是考化縣那邊的,一準是今兒過來參加府試的讀書人。咱們這兒誰不知道,這聽雨樓,都是我們少東家給佈置的。”
“怎麼?你家少東家在這兒很有名?”
周迅見了桌上一塊竹牌子,拿起來一看,上邊寫著許多菜名。
小二見了他拿起那牌子,解釋著。
“這叫選單,也是我們少東家做的。把菜名寫成單子,任由客官點菜,按桌號上菜會賬。”
周迅隨手點了幾道小菜,一碗牛肉麵。
“好,大碗牛肉麵,招牌菜山藥燉烏雞,紅燒魚,四色素菜小炒。客官您請稍坐,小人去去就回。”
周迅好奇地打量了下這處雅間。
左右都是屏風,畫著山鳥蟲魚,似乎都是玻璃製品。
前面就是窗戶,透過去,可以隱約見到遠處的行船,船上的人與物,都成了一景。
身後有一人高的盆景,裡面是假山、文竹,鬱鬱蔥蔥的,看著也賞心悅目。
不多時,小二就回來了,帶回一份牌子。
“這是您的點菜憑記,還請收好嘍。”
入手冰涼的,是一塊玻璃,做成楓葉狀,上面雕刻著“十七”。
“小二,你們這夠離譜的,捨得拿玻璃做牌子?”
小二自豪地說:
“這您就不知道了!咱這兒可不缺玻璃了!”
“少東家據說得過異人指點,傳授了燒製玻璃之術,能燒出純淨的玻璃,比西域傳來的玻璃還要透明。”
“少東家把這玻璃之術拿出,和賈家,甄家合股三家共享,每年坐享一成紅利,那就是月入十幾萬錢啊!”
周迅聽到“異人”若有所思。
“你家少東家可有功名在身?”
“那是當然,我家少東家去年剛中舉人。”
“人稱浪子回頭薛蟠,說的就是我家少東家!”
第三十五章煉煞
“有趣,浪子回頭,異人傳法,燒製玻璃,釀酒秘方……”
周迅自小二那邊打聽了不少訊息,那小二好似非常崇拜自家少東家,說了許多。
只是周迅怎麼都覺得,這個套路相當熟悉。
“這不就是紫霄仙域那邊兒,大明官府經常張榜通報過的,所謂域外天魔奪舍跡象?”
“大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