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部分

整。

從他十四歲掌政到今天,已經三十三年過去了,大漢帝國已經正式走上了正軌,餘下的事情只能依靠太子巍和亞漢王劉逸去承擔了,對於劉協自己而言,他已經累了,已經不再想過多的干預大漢帝國的發展了。

一切隨緣吧,劉協這樣告訴自己。

中央國民院的州國民代表選舉工作正在籌備,兩年後就會進行大漢帝國第一次的全國性的國民代表選舉。

在這之前,劉協只有兩件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是完成大漢帝國軍隊從內戰設定模式,徹底走向國防模式,第二件事情就是完成《帝國大法典》,並最終在全國範圍內透過該法典。

完成這兩件事情,劉協就打算徹底退出大漢帝國皇帝的寶位,退居二線,將主要事務都留給劉巍這位新皇帝,而自己則帶著皇后前往歐羅巴,也許考慮到帝國的皇室穩定,皇后可能還要繼續留在大漢,但他一定要去歐羅巴,無論如何,他決定給歐羅巴世界也留下一片光明,引導他們和大漢帝國加深通商貿易。

劉協很清楚,憑藉劉巍、劉逸、劉梓、劉平四人的才華,在自己離位之後,大漢帝國很快就可以進入一個更加活躍的諸王時代。

對於大漢帝國軍隊體系的整改,劉協雖然不希望過分削弱,但考慮到法國在工業革命前的失誤,他還是義無反顧地主持了大漢帝國五軍規劃工作。

大漢軍隊中央陸軍、中央海軍、中央駐防軍、中央禁軍和中央預備軍的五大體系正式確定,而所有商軍在華夏二十六年六月份以前,必須完成削減工作,各商社和集商社的海外商軍降為各省駐防軍,各商社海洋運輸貿易過程中,由中央海軍進行保護。

允許各集商社擁有自己的軍事戰艦,成立貿易護衛隊,但不得超過中央海軍最高裝備水平,不得擁有一萬人以上的貿易護衛隊。

中央陸軍根據形勢,進行強化建設,徵番號保留為十萬人建制。但基礎單位由軍改營,分成十營,每營設督將一名,直接由中央直管。除帝國元帥和大元帥外,帝國上將軍最高調動人員不得超過五萬人,中將軍最高調動人員不得超過一萬人。少將軍最高調動人員不得超過兩千人,進一步將各地軍權直接調動許可權下放,允許帝國軍隊各少將軍以上將軍可以根據需要直接進行軍事行為,但不得越過本軍防禦和調動範圍,無中央軍府任命,不得調動中央駐防軍和預備軍。

中央陸軍總人數為七十萬人,中央禁軍擴充到二十萬人。

中央海軍根據形勢,進行擴張建設,由四大水師。擴建為四大海軍——北洋海軍、南洋海軍、印度洋海軍、大西洋海軍。

四大海軍各轄管軍員上限為十萬人,除五支常設艦隊外,總基地保留一萬總部後勤艦隊和人員。

中央駐防軍。每州根據上限最高為五萬人,最低為兩萬人,燕、興、西域、驪、安、廣、昆和司隸京八州為五萬人編制,其餘降為兩萬人編制,藏州在特殊階段。可以提升為五萬人編制,京都駐防軍人員編制降為五萬人,但管轄權劃歸中央皇庭直管。

總駐防軍人員在原有三百萬降到一百八十萬後再次下調,降為一百二十萬,其中包含京都、西京、南京和武漢、濟南、南海六支獨立駐防軍。各獨立駐防軍軍員為五萬。

中央預備軍人員繼續下調,預備軍總數保持五十萬以下,不再按州設立,而是保留新野、西涼、淮安、南海、濟南、洛陽、江南、成都八大預備軍和軍事學院,以及中央帝國軍事學府和京都預備軍即可,每預備軍五萬人,總數四十五萬,各州就近對口輸送預備軍人員。

全面採用劉巍提出的服役制,使帝國總軍員控制在三百萬人數,負責所有國防和戰略攻勢。

徵北軍駐紮地為京泰城堡和呼倫城等城,徵西軍駐紮地改為西金、西寧和烏金城,兩軍採取騎兵化,以騎兵為主,搭配部分攻城部隊。

徵東軍和徵南軍一律採取綜合化,以大規模登陸作戰為基礎建設思路,徵東軍駐紮在大連、海寧、昌姬、南浦四城;徵南軍駐紮在南海、東南、河內、泰金四城。

為了防止徵番號外擴,導致內部軍事力量不足,一旦發生大規模的動盪,沒有機動兵力應付,所以鎮番號四軍的駐紮地全部內縮,鎮東軍改駐紮地為濟南,鎮西軍改駐紮地為洛陽,鎮南軍改駐地為武漢,鎮北改駐地為晉陽。

在此基礎上,隨著大規模駐防軍人員進入治安總局,國內治安警大規模擴張,從最初三萬人提升到十六萬人,以每郡五千人為上限,三千人為下限,將整體治安責任交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