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可少的一件事,送行的技術也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於到車站碼頭報到,握手而別,那麼問題就簡單,但是我們中國的一切禮節都把“吃”列為最重要的一個專案。一個朋友遠別,生怕他餓著走,餞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營養都一次囤積在他肚裡。我想任何人都有這種經驗。如有遠行而訊息外露(多半還是自己宣揚),他有理由期望著餞行的帖子紛至沓來,短期間家裡可以不必開伙。還有些思想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攜在手上,親自送到車上船上,好像是半路上你要捱餓的樣子。

我永遠不能忘記最悲慘的一幕送行,一個嚴寒的冬夜,車站上並不熱鬧,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車廂裡取暖,但是在長得沒有止境的月臺上卻有一堆黑查查的送行的人,有的圍著斗篷,有的腳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亂動。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來送一位太太的。車快開了,不見她的蹤影,原來在這一晚她還有幾處餞行的宴會。在最後的一分鐘,她來了。送行的人們覺得是在接一個人,不是在送一個人,一見她來到大家都表示喜歡,所有惜別之意都來不及表現了。她手上抱著一個孩子,嚇得直哭,另一隻手扯著一個孩子,連跑帶拖。她的頭髮蓬鬆著,嘴裡噴著熱氣,像是冬天載重的騾子。她顧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兩步地就跳上了車,這時候車已在蠕動。送行的人大部分手裡都提著一點東西,無法交付,可巧我站在離車門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禮物都交給了我,“請您偏勞給送上去吧!”我好像是一個聖誕老人,抱著一大堆禮物,一個箭步竄上了車。我來不及致辭,把東西往她身上一扔,回頭就走。從車上跳下來的時候,打了幾個轉才立定腳跟。事後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說:“那些送行的都是誰?你丟給我那些東西,到底是誰送的?我在車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些東西聚攏起來打成一個大包袱。朋友們的盛情算是給我添了一件行李,我願意知道哪一件東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車的,你當然知道,盼速見告。

計開:水果三筐,泰康罐頭四個,果露兩瓶,蜜餞四盒,餅乾四罐,豆腐乳四盒,蛋糕四盒,西點八盒,紙菸八聽,信紙信封一匣,絲襪兩雙,香水一瓶,菸灰碟一套,小鐘一具,衣料兩塊,醬菜四簍,繡花拖鞋一雙,大面包四個,咖啡一聽,小寶劍兩把……”這問題我無法答覆,至今是個懸案。

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於自己真正捨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一剎那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濛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的風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素面朝天

北京日報

畢淑敏

素面朝天。

我在白紙上鄭重寫下這個題目。夫走過來說,你是要將一碗白皮面,對著天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