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融化,雪水滋潤著大地,隨著空氣變暖,地上的小草冒出了新芽。
就在建康朝廷上下都在忙著準備遷都時,一份八百里加急的信件打破了這熱火朝天的局面。
李景福收到這份急報,匆匆地召集重要的大臣進宮商議。
最先到達行宮的是他親自提拔上來的左僕射苑騫。
一見他到來,李景福就把急報遞給他看,然後急切地問道:“苑愛卿,北狄各部落聯合東北的女真,這才剛開春就向薊遼邊防發起進攻,他們這是什麼意思?”
苑騫看完急報不由地皺起了眉頭,誰能想到開春了,北狄和女真都不放牧漁獵,而是聯合兵力一起犯邊,“難道是他們不知道種田,閒得慌?”
李景福聽了這話,真想對他翻個白眼,一個不懂農耕文化的野蠻外夷,他們懂什麼開春就要耕地播種!
“苑愛卿,覺得此事該如何應對?”
這種情況下他們還能怎樣,當然是被動的防禦,這麼想著,苑騫便對李景福說道:“依臣看,敵軍已經兵臨城下,我們如今要做的便是做好防守,防止敵人越過長城沿線關隘進入關內,時值春耕時分,絕不能讓敵人影響我們百姓的春耕!”
這時,張侍講從外面走了進來,李景福便將兩人商量的結果跟他說了一下,“先生覺得這提議如何?”
張侍講向皇帝施了君臣之禮,垂首道:“皇上之策以穩妥起見,非常適合如今的局勢,但是,您在下決策之前不妨寫信告知娘娘一聲,娘娘喜歡出奇招,說不定她那兒已經有其他計劃,為了不使您倆的決策衝突,互相通個氣是興國之象!”
站在旁邊的苑騫聽了他的話,嘴角忍不住抽搐,夫妻倆和睦就是興國之象?
想想似乎沒錯,帝后和睦可不就是興國之象。
李景福早養成習慣,對夏婧通個信倒沒有反對,他頷首:“想來皇后那邊比朕這邊更早收到了急報,等會朕就手書一封讓信使送去。”
同時,心裡也好奇,夏婧收到急報會如何做?
而被建康這邊惦記的夏婧,早在兩天前就收到了邊關急報。
當時她便召集了京城京畿大營的幾位將領商量對敵之策。
京畿大營老將都贊成堅守關隘,讓敵人久攻不下,便會自動退回去。
而年輕的將領覺得如此憋屈,但又暫時沒有更好的對策,商議會議一時陷入了沉默。
夏婧不管這次草原的北狄和女真為何要聯合出兵,但她知道敢主動犯大禹邊關,總要報復回去,讓他們知道侵犯大禹,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薊遼一線的關隘已經被聯合敵軍攻擊,而並州往西一線卻沒有敵軍犯邊,想來他們的聯合軍將兵力全部都集中在了薊遼一線上。”
說著夏婧看了大家一眼,指著牆上掛著的輿圖,從並州的雁門關划向草原深處,“薊遼一線有邊軍抵禦敵軍,暫時安全。如此我們可以趁著草原空虛,派出幾支騎兵出關,對草原以西這片區域的北狄部落進行擊殺,這次出擊北狄,我們要做到儘可能的消滅他們部落的壯丁,特別是北狄的勇士。
還有就是牲口我們趕不回來,那就毀滅。這次我們要狠狠地報復回去,要讓他們知道侵犯大禹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這次的報復就是要讓北狄明白,大禹已經不是以前隨意讓他們欺辱的大禹,想來侵犯大禹,首先要考慮好能否承擔得起大禹的報復?
“好!”李承睦非常贊同,“母后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既然如此,那就這麼決定吧!”
夏婧笑著看向龍玉田等人,“伯爺對此有何更好的辦法?”
“”龍玉田無語,你們母子已經決定了,還來問他有什麼用?
哪次決策不是皇后娘娘決定了就是決定了,哪還有其他人置喙的餘地,也就是說皇后娘娘的決策就是最終決策。
而李承睦這個太子,就是皇后身邊最大的應聲蟲,如此母慈子孝在大禹也沒了誰。
蕭崎站了起來,作揖道:“娘娘智勇雙全,此等計策對我們大禹目前的局勢最有利,微臣附議!”
“”龍玉田這次無語的翻了個白眼,這老小子如今也學會奉承娘娘了,這都不等他開口就知道搶先開了口。
夏婧看向龍玉田,“伯爺是噎住了,怎麼翻白眼了?”
“”龍玉田好想捂臉,無奈地頷首:“臣附議!”
幾位大人物都點頭同意了,他們官職小一點的沒人敢提出異議,紛紛點頭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