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梁讓人將老漢帶下去安頓,他自己則招集各位將領一起開戰前會議。
出席會議的有目前已升任為四品將軍的朱衛,一直跟隨朝廷軍隊平叛的猛將袁明憲,軍二代司馬逸司馬小將,並州三關總兵叢廣雷的副將胡大喜,以及曾經的叛軍將軍正和和應衛中。
“目前據老農所說,東寧衛所的駐守敵軍只四千左右,想來用不著我們幾萬兵力。如此,我就想著以東寧衛為,向周邊輻射。”
說著沙玉梁走到遼東輿圖前,點了點東寧衛再向周邊畫了個圓。
“敵軍將領帶三千兵馬去了西北方向的北狄兀良哈牧營地,如果他們得到訊息趕回來需要走鎮西堡至柴河堡這條路。”
“以撫安堡為中心,朱衛你帶五千兵馬突襲三岔兒堡,袁明憲帶領五千兵馬負責柴河堡,司馬逸帶領一萬兵馬負責攻佔凡河城和周邊的宋家泊堡,而胡大喜你另領一萬兵馬,凡河城以東的鐵嶺城和附近的曾遲堡、鎮西堡和新添堡就交給你了。正和帶領五千兵馬負責邊城外的柴河女真營地,應衛中負責邊城外的沙河營地。剩下兩萬兵馬由我帶領夜襲邊城外女真牧營地!”
部署好兵力,沙玉梁看向眾位將領,詢問道:“你們之中就屬胡大喜的任務稍重一點,如果各位有困難可以現在提出來,我好作出調整,大家有困難嗎?”
“沒有!”眾將領齊聲回答。
沙玉梁看向胡大喜。
胡大喜接收到他的眼神,擲地有聲的說道:“我沒有困難!”
“既然沒有困難大家便全力以赴,都各自回營去沙場點兵出發!”沙玉梁乾脆利落,揮手讓大家回去準備。
兵力如此安排一分散,行軍的速度明顯提升了上來,大家帶夠幾日的乾糧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了自己負責的敵軍勢力。
即使再堅固的碉堡,也經不住大禹騎兵的突襲,不是火藥炸就是火槍掃射。
各路將領攻下敵軍堡和城基本沒有費什麼力氣。
這一路掃蕩過來,再攻下東寧衛以及周邊碉堡和城池,可以說大禹鐵騎很輕易就開啟了進入遼東腹地的大門。
遼東腹地缺失了一道防禦屏障,訊息傳入中固城,女真守將又氣又急且怒,立馬調集兵力加固中固城的防禦。
女真人驍勇善戰,天生的馬上英雄,但他們唯一的缺點便是人口基數太少,他們的族人居住地太靠北,寒冷的天氣讓他們族人的繁衍困難。
而他們又天生好戰,這就更致使族人繁衍困難,人口增長緩慢,有時戰爭還會讓人口呈現負增長。
沙玉梁每攻下一個地方,就招集當地的大禹漢人加入軍隊,跟著他們一起攻打女真人。
女真人從大禹手上佔領這片地區,對待大禹漢人比對待牲口還不如,大禹漢人可以說與女真人的仇恨不共戴天。
每個女真人的手上都沾了大禹漢人的鮮血,對於有朝廷兵馬給他們機會復仇,他們怎麼可能放棄。
若放棄了這次復仇的機會,他們以後怎麼有顏面見死去的親人?
大禹騎兵每攻下一個碉堡和城池,首先是將糧草看守起來,再募集當地大禹漢人加入隊伍,以保證不遣餓兵。
六萬鐵騎攻下各自的目標,就由七路兵馬匯聚成三路兵馬,齊頭並進,互相策應,齊頭向遼東腹地進攻。
每路兵馬募集了幾萬兵力,吃飽喝足。西路由袁明憲為首,負責西面靠近北狄兀良哈牧營地的遼東沿線碉堡。
中路由沙玉梁自己帶領,負責腹地的中固城、開原城,最後到達最北邊鎮北關。
東路軍由胡大喜為首,負責東面邊境沿線各碉堡,最後三路兵馬呈合圍之勢,在最北邊的鎮北關匯合,完成會師!
邊關建的各個碉堡,基本上騎兵可旦夕可至,而各路募集的兵力也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哪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
女真人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們不過是摻和了北狄和大禹戰事就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女真首領帶領自己的子民一路被追得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直到狼狽逃到北邊重鎮——鎮北關。
“將兵力都調集過來,重點防守鎮北關,讓族裡的老幼婦孺全部撤到邊牆外的那木川去,這裡就是我們在遼東的最後抵禦屏障!”女真首領下令。
鎮北關的守將聽了首領的話,大吃一驚,雖然他鎮守在這兒,也知道前線的訊息,但此時首領下最後通牒讓他連最後一絲僥倖都沒了。
“首領,大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