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算盤雖然這樣打,但他們也明白,明朝發怒攻打過來不是好玩的,於是他們日夜不停操練軍隊,佈置防禦,準備應對。
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過了三個多月,明朝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莫非他們覺得地方偏遠,不願前來?
存有僥倖心理的胡氏父子沒有高興多久,戰爭的訊息就傳來了,明朝軍隊已經正式出發準備攻取安南。
這早在胡氏父子的預料之中,所以當部下向他們報告軍情時,父子倆還故作鎮定,表明一切防禦工作都已經預備好,沒有什麼可怕的。
這對父子之所以還能如此打腫臉充胖子,強裝鎮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父子兩個並不知道為何明朝要過三個月才來攻打他們。
那是因為軍隊太多,需要動員時間。
多少軍隊需要動員幾個月?
答:三十萬
當然了,根據軍事家們的習慣,還有一個號稱的人數,這次明軍軍隊共三十萬,對安南號稱八十萬,胡氏父子從手下口中聽到這個數字後,差點沒暈過去。
帶領這支龐大軍隊的正是名將朱能,此人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多次,讓他出徵表明朱棣對此事的重視,朱棣期盼著朱能可以發揚他靖難事後的無畏精神,一舉解決問題。
可惜天不如人願,估計朱能也沒有想到,他不但沒有能夠完成這次任務,而且連安南的影子都沒能看見。
明軍的行動計劃是這樣的,分兵兩路,一路以朱能為統帥,自廣西進軍,另一路由沐晟帶領,自雲南進軍。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軍事計劃,凡是攻打安南,必從廣西和雲南分兵兩路進行攻擊,這幾乎已經是固定套路,從古一直用到今。
可是意外發生了,朱能在行軍途中不幸病倒,經搶救無效逝世,這也難怪,因為大軍出發走到廣西足足用了三個月。一路上顛簸不定,朱能的所有精力在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中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去參加一場戰爭也太苛責他了,應該休息休息了。
朱能的位置空出來了,代替他的倒也不是外人,此人就是被朱棣稱為“靖難第一功臣”張玉的兒子——張輔。
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朱能的突然去世讓很多人對戰爭的前景產生了憂慮,而這位威信遠不如朱能的人能否勝任主帥職位也很讓人懷疑。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緊急時刻,張玉似乎靈魂附體到了張輔的身上。張輔繼承了張玉的優良傳統,在這場戰爭中,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315'
張輔在接任統帥位置後,面對下屬們不信任的目光,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他詳細地介紹了作戰方針和計劃,其步驟之周密精確讓屬下歎服,在會議的最後,張輔說道:“當年開平王(常遇春)遠征中途去世,岐陽王(李文忠)代之,大破元軍!我雖不才,願效前輩,與諸位同生共死,誓破安南!”
在穩定士氣,準備充分後,張輔自廣西憑祥正式向安南進軍,與此同時,沐晟自雲南進軍,明軍兩路突擊,向安南腹地前進。
事實證明,安南的胡氏父子的自信是靠不住的,張輔帶兵如入無人之境,連破隘留、雞陵兩關,一路攻擊前行,並在白鶴與另一路沐晟的軍隊會師。
至此,明軍已經攻破了安南外部防線,突入內地,現在橫在張輔面前,阻礙他前進的是安南重鎮多邦。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安南有東西兩都,人口共有七百餘萬,且境內多江,安南沿江佈防,不與明軍交戰,企圖拖垮明軍。
張輔識破了安南的企圖,他派出部將朱榮在嘉林江打敗安南軍,建立了穩固陣地,然後他與沐晟合兵一處,準備向眼前的多邦城進攻。
多邦雖然是安南重鎮,防禦堅固,但在優勢明軍的面前似乎也並不難攻克,這是當時大多數將領們的看法,然而這些將領們似乎並沒有注意到,在歷史上,輕敵的情緒往往就是這樣出現並導致嚴重後果的。所幸的是張輔並不是這些將領中的一員,他派出了許多探子去偵查城內的情況,直覺告訴他,這座城池並不那麼簡單。
張輔的感覺是正確的,這座多邦城不但比明軍想象的更為堅固,在其城內還有著一種秘密武器——大象。
安南軍隊估計到了自己戰鬥力的不足,便馴養了很多大象,準備在明軍進攻時放出這些龐然大物,突襲明軍,好在張輔沒有輕敵,及時掌握了這一情況。
可是話雖如此,掌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