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師。這個官專門管總督,農民軍鬧到哪裡,他就管到哪裡,當然了,這種最高階別的地方官一般都是由中央最高文官大學士兼任的。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346'
以上三種機構或官職都是在永樂時期由朱棣首創的,其作用有好有壞,我們在這裡介紹它們,是因為在後面的文章中,我們還要經常和它們打交道,所以在這裡必須先打個底。
與這些制度機構相比,朱棣還給他的子孫後代留下了一樣更加珍貴的寶物,也正是這件寶物不但開創了永樂盛世,還在朱棣死後,將這種繁榮富強的局面維持下去。
這件寶物就是人才。
朱棣和朱元璋一樣,都是中國歷史上十分有作為的英明君主,但綜合來看,朱棣比朱元璋在各個方面都差一個層次,除了一點之外。
這一點就是看人才的眼光。
之前我們曾經介紹過朱元璋給他的孫子留下的那三個人,事實證明這三個人是名副其實的書呆子,作用極其有限,朱棣也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了三個人,這三個人卻與之前的齊黃大不相同。
他們是真正的治世英才。
由於他們三個人都姓楊,所以史稱“三楊”
他們是那個時代最為優秀的人物,且各有特長,不但有能力,而且有城府心計,歷經四朝而不倒,堪稱奇人,下面我們就逐個介紹他們的傳奇經歷。
第一個人 博古守正 楊士奇
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著名盛世之一——仁宣盛世的第一締造者,恐怕還輪不到仁宣兩位皇帝,此榮譽實非楊士奇莫屬,因為如果沒有他,朱高熾可能就不是所謂的明仁宗了。
這位傳奇文臣活躍於四朝,掌控朝政,風光無限,但這一切都是他應得的,為了走到這一步,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至正二十五年(1365),楊士奇出生在袁州,當年正是朱元璋鬧革命的時候,各地都兵慌馬亂,民不聊生,為了躲避饑荒,楊士奇的父母帶著他四處奔走,日子過得很苦。在楊士奇一歲半的時候,他的父親楊美終於在亂世中徹底得到了解脫——去世了。
幼年的楊士奇不懂得悲傷,也沒有時間悲傷,因為他還要跟著母親繼續為了生存而奔走,上天還是公平的,他雖然沒有給楊士奇幸福的童年,卻給了他一個好母親。
楊士奇的母親是一個十分有遠見的人,即使在四處飄流的時候,她也不忘記做一件事——教楊士奇讀書。在那遍地烽火的歲月中,她丟棄了很多行李,但始終帶著一本書——《大學》,說來慚愧,此書我到二十歲才通讀,而楊士奇先生五歲就已經會背了,每看到此,本人都會感嘆新社會就是好,如果在下生在那個時代,估計混到四五十歲還是個童生。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347'
讀書是要講天分的,楊士奇就十分有天分,可讀書還需要另一樣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錢。
楊士奇沒錢,他的母親也沒錢。
沒有錢,就上不起私塾,就讀不了書,就不能上京考試,就不能當官,畢竟科舉考試並不是只考《大學》。
楊士奇和他的母親就這樣在貧困的煎熬中迎來了人生的轉折。
洪武四年(1371),楊士奇的母親改嫁了,楊士奇從此便多了一位繼父,一位嚴肅且嚴厲的繼父。
這位繼父叫羅性,他同時也兼任楊士奇的老師。
羅性,字子理,事實上,他並不是一個普通人,此人出生世家,當時已經是著名的名士,且有官職在身,性格耿直,但生性高傲,瞧不起人
楊士奇懷揣著好奇和畏懼住進了羅性的家,當然,也是他自己的家。
羅性是一個十分嚴厲孤傲的人,對這個跟著自己新娶妻子(或是妾)一道進門,卻並非自家血親的小孩並沒有給什麼好臉色。這似乎也是很自然的事。
進入羅家後不久,楊士奇就被強令改姓羅,這似乎也很正常,給你飯吃的人總是有著某種權力的。
楊士奇就這樣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下開始了自己的生活,雖然改姓羅,但畢竟不是人家的孩子,差別待遇總是有的,羅性也並不怎麼重視他,這一點,即使是幼年的楊士奇也能感覺得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小心翼翼,儘量不去惹禍,以免給他和他的母親帶來麻煩。
兩年後,年僅八歲的楊士奇的一次驚人之舉改變了他的生活狀況。
洪武六年(1373),羅家舉行祭祀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