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這個局勢的,您覺得2005年是一個量變的過程,還是可能成為一個質變的開始?

蔣孝嚴:我想2005年對量變、質變同時都發生了作用,我覺得這至少使得臺灣民眾加深了對大陸的瞭解。兩位主席的訪問也幫了很多忙,因為很多訪問都透過直播展現當地的情況,大陸領導人的談吐也讓這邊人們印象很深,大陸方面對於若干敏感問題的處理智慧,包括必要的妥協,這邊都感受得到。這就讓人覺得有很多有希望的空間存在,並沒有僵硬到不能夠理論的地步。所以我說在量跟質方面都產生了作用。我希望能夠趁勢有更大的作為,這也很重要。

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岸相隔同出一脈(1)

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臺北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真容。——白巖松

熟悉兩岸文化的人也許都有這個印象: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臺北故宮的藏品世界第一。

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我們對臺北的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真容。

白巖松:“對我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它位於臺北山清水秀的外雙溪,佔地面積1200畝,1965年11月12日落成。儘管從外觀上看,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但是整座建築的設計理念顯然秉承了中國宮廷式的建築風格,碧瓦黃牆,雕欄玉砌,在青山掩映下,顯得典雅而壯麗。目前,這裡珍藏著1948年以來從大陸運來的60多萬件珍貴文物。”

由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受展廳面積所限,通常每3個月會換一次展品,即便這樣,要把這裡所藏60餘萬件稀世文物逐個兒在世人面前亮個相,至少需要30年時間。儘管這裡展出的文物是常換常新,但是有三件寶物始終沒有換過,這就是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和毛公鼎,它們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據考證,毛公鼎是據今2800多年前周宣王時期的“國之重器”,因刻器者為毛公而得名,於清道光末年在陝西岐山出土。

在中國,有兩件青銅器堪稱青銅器之最,一件是儲存在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另一件就是銘文最多的這件毛公鼎。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厘米高,卻銘刻了32行497個篆書文字,洋洋灑灑記錄了毛公輔佐周宣王,後來獲得天子賞賜而做此鼎的史實。鼎銘字跡清晰工整,篆文字字筆力遒勁,全篇一氣呵成。該銘文是一篇西周真實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貴的文獻,同時也是我國“造字時代”最經典的作品。因此,毛公鼎可稱是價值無雙的瑰寶重器。

白巖松:“2003年2月22日我國首次發行了一套書法題材特種郵票《中國古代書法———篆書》,一套共兩枚,其中的一枚就是毛公鼎的銘文。”

離開青銅器展廳,我們來到玉器展區,去尋找另外兩個舉世聞名的寶物———翠玉白菜和東坡肉形石。這個玉器館的門口,有一行文字“比上帝還精巧”,我們於是進入了美侖美奐的雕刻世界。

白巖松:“我們現在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的旁邊,一個是翠玉白菜,一個是東坡肉,東坡肉是肉石,全世界67塊,這是其中比較大的一塊,它的底座都是純金做的。翠玉白菜是依照翡翠順勢而為,根據它的顏色雕成一棵栩栩如生的白菜。”

真是百聞不如一見,這棵翠玉白菜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材料,綠色的部分雕成菜葉,白色部分雕成菜幫,看上去是鮮活欲滴。

據介紹,翠玉白菜上有兩隻蟲,一隻蝗蟲,一隻螽斯蟲。它是清代光緒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娘的純潔,但是白菜葉片上停留兩隻蟲又是作何用意呢?原來螽斯蟲代表了多子多孫的意思。

和翠玉白菜放在一起的這塊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會把它當成硬邦邦的石頭,因為怎麼看它都像是一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東坡肉。

白巖松:“有一種想咬一口的感覺。”

東森主播林青蓉:“我想把翠玉白菜和東坡肉炒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