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的是彼此之間的心靈相通,所以搭起那個溝通之橋,不就是胡總書記一開場的時候就說的,他希望我們真正搭起一個溝通之橋,心靈互通之橋,合作之橋,有這樣的一個共識之後,自然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

宋楚瑜:讓歷史評價大陸行(3)

學說大陸方言不是功課是潛移默化

白巖松:很多的觀眾後來在網上,在各個方面都對您到湖南,到別的地方,包括到上海、北京都會說出當地的語言來印象特別深,這是在臺灣就已經做好的功課,還是在旅程中即將到下一站的時候才做的功課?

宋楚瑜:其實不是做的功課,是在潛移默化後的一種反映,怎麼講呢?就是臺灣絕大多數人除了都是從大陸來臺灣的,在臺灣的所有這些鄉親是不分省籍的,我們從小都是在一起長大,雖然我父親是湖南人,我坦白跟你說,我從小沒有講過一句湖南話,什麼原因?因為我從小受的是我們臺灣的正規的國語教育,這個教育就是講普通話。但是你在潛移默化之外,我聽到父親跟我叔叔在講話的時候,那個鄉音自然就會反映出來,我跟軍眷村裡面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四川長大的,所以我也會講非常流利的四川話。我走遍臺灣一些鄉鎮,所以我會講一點閩南話和客家話,我還有很多很多好的朋友,像萬水,從小生在陝西,所以我會說“我是陝西人,陝西姑爺”,也會講講陝西話。講得不是很道地,但是常常就像我在選臺灣省省長的時候學閩南話一樣,我講的閩南話講得不道地,是三七五的,就是打個折扣,但是我的誠意是百分之百的。一樣的,所以我到南京又恢復出來記憶裡面的南京話,南京大蘿蔔,乖乖隆地咚,都還記得這些話。那種潛移默化,就是每一位長在臺灣的鄉親在血緣、文化、生活習慣當中所反映出來的,我不過只是那個樣板,用嘴很明確的反映出來。其實我們很多的生活裡面反映出的兩岸的文化血脈的關係更深了,我們的文字,我們的語言,我們的這些會話,我們的生活習慣,我們所拜的神明,哪個跟中國沒有關係?所以“去中國化”是行不通的。

夫人念念不忘跟###副總理的閒談

白巖松:好多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訪問大陸的感受,問您,還包括團裡其他的成員,但是可能很少會把話筒放在您夫人的面前,今天是一個機會,在完成這樣一次她也期待很久的旅程之後,她的感覺怎麼樣?她回到臺灣以後會格外地跟您唸叨唸叨哪些問題?

宋楚瑜:她很唸叨幾件事,她從小在陝西,那個時候戰亂,她又搬到了上海,所以大家聽到萬水可以講很流利的上海話,其實這種鄉情的感受跟我一樣。她有兩件事情回來之後常跟我談的,第一個,她念念不忘是跟###,吳副總理的閒話,因為我跟胡總書記談話之前,單獨談話之前,萬水跟吳副總理談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她們兩位圍繞臺灣有很多的談話,她對於這樣的一位女性在大陸上扮演這麼樣一種角色深感欽佩,對她的風采,對她的見解也有高度的評價。

第二個是臺辦的熱忱和他們工作的努力,跟蔣經國先生那個時代那種很務實、很踏實的作風很像,誠懇、務實,她對於臺辦認真工作的那種態度和工作的效率非常感動,細細微微的事情都招呼得讓她感受非常深切。

為什麼臺灣意識不是“###”

白巖松:其實大陸行的焦點當然比如說會是胡宋會,胡連會。但是如果說到第二個焦點,馬上就變成了連主席與您的兩次演講,您是在清華的演講,談到了臺灣意識不意味著“###”,選擇這個主題,您的考慮是什麼?

宋楚瑜:我最大的考量,其實就像是我跟中國的領導階層所說的,他們都對於蔣經國先生給予高度的評價,並談到三件,民族情感,民生建設跟民本的作風。我相信兩岸之間制度上融合再有不同,但是對這三件事情,確實有相當的交集和共識。那就是我們強調的民族情感。所以我在清華演講時,您還記得我拿出來那本;News week,我雖然在旅行當中,仍帶著兩天前在美國出刊的News week,我們還是不能與資訊脫節。週刊裡面談到大家共通兩岸,希望中國人能夠創造出一個新的華夏復興的文明。其實中國的發展不是要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而是重新讓中國人能夠享受到跟全世界同樣的尊嚴、平等的基本地位。所以您剛剛提到,我為什麼提出這兩點?其實另外那一點也在強調,那就是兩岸如何真正讓這個民族的情感醇化,相互之間能夠尊重。我是個湖南人,我在臺灣,在省議會的時候,那個時候民進黨對我挑戰:你告訴我你到底是哪裡人?我說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