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兼本路轉運使。”
“那麼巴蜀可安也。”
這是第一件朝廷頭痛的事。
宋九又說第二件事:“臣未來京城之前,刻意騎馬先行趕到鄆州,又順著黃河岸邊一直看到孟州。實際治河之策,臣早先就與先帝講過。中書還有臣做的模型。之所以如此,乃是黃河積沙太重。若想久安,一為在上游植樹造林,束土減沙,二是自範縣開新河,將黃河引入濟水,利用濟水的水流量束水衝沙,然後於桓溝、清水開鑿新運河通向淮河,上面再開一條新河,通向御河,水小時引水衝沙不讓河沙沉澱,水大時及時洩洪。但這樣成本太過高昂。因此還是臣與王明那時的辦法,只不過當時因為種種情況,國庫一直很緊張,王明治河半途而廢,許多地方的縷堤月堤等都沒有建好,更沒有劃分好洩洪區範圍,所以才有了這次缺堤。若是國庫充足,可以將王明當年治河工程完善,再者,河套盡歸我朝所有,可以於兩岸植樹造林,特別是渭水,儘可以地用水泥磚石建設房屋,減少秦隴地區的木材砍伐,這樣還能減少與蕃人之間的衝突。那麼黃河危害就會減輕。或者將來會擴大,不過若是那時財政允許,可以依臣的策略,花費一些錢帛,進行束水衝沙。這份存檔應當還在尚書省的水部。”
黃河是一個大問題。
除非將青海大非川再度變成水草豐美的大牧場,除非將南北河套再度變成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否則怎麼治,也未必能治好。
只能說治一治,會減輕一些黃河的危害。
最後才說遼國。
“遼國必伐我,而且可能會有一次很大規模的侵犯。”
“原因有二,不為報復,就算先帝出軍毀掉了幽州城,然而也建設起來了,就算遷回許多燕雲百姓,他們對我朝百姓的傷害更大。不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