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8部分

讓小吏陸續又送了幾個模型過來,第一個模型是黃河自澶州改道進入滄州,第二個模型是河北地勢抬高後,由黃入濟,第三個模型是將濟水與大野澤糟蹋的差不多了,由開封東部進入淮河。

模型放在中書問題不大,可真的出現了,那怕出現一次,都會是天大的災場。

趙匡胤看著這個模型問:“則平,至今無良策?”

“老臣想不出來,若分流卸洪,河水緩慢,泥沙沉澱更厲害,危害比現在更烈。或者減緩泥沙,陛下,讓能陝西百姓不耕不種嗎?”

趙匡胤也揉腦袋,他覺得唐朝很不好,留下一大堆爛攤子給他,例如武將專權,例如這個黃河。

兩人從中書走出來,趙匡義道:“皇兄,新水泥出來,下詔鼓勵百姓使用磚石建房吧,它們同樣漂亮而華麗,費用雖略貴一點,但不象木房容易起火。皇兄可以做一個表率,於宮中用磚石修一個宮殿。再者,鼓勵百姓用石炭與蜂窩煤。再問詢宋九,問他那些養殖場如何。那麼黃河上游諸水泥沙能部分緩解。否則僅是賑災費用,國家就支付不起。”

辦法是好辦法,但趙匡胤遲疑了一會道:“以後再議。”

趙匡義想到趙普的木材生意,沒有再說,又華麗的消失不見了。

曹翰塞好黃河決口。

但動用那麼多民夫,以及那麼多災民嗷嗷待哺,大問題來了。

去年就在救災,今天救災規模更大,主要國家又想寬稅,寬稅稅糧就會減少,楚昭輔前來稟報:“陛下,北方諸倉只能供給到明年二月,請陛下將讓諸禁兵返回故鄉就食,再讓官兵將所有民船一起集中,到江淮去調糧,不然明年春天……”

還能熬半年,若是往年,半年時間也不要緊,有一個秋收。

今年半年時間那可致命的,江淮雖好起來,但非是國家糧稅的重點物件,河南河北與山東依然比江淮稅糧多。然而北方全部遭到了澇災,秋後不是徵糧,而是送糧食去。也就是江淮稅糧僅能滿足百姓百姓的救濟糧食。然後到了明年二月,全京城近百萬軍民一起喝西北風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一章 前兆

趙匡胤大怒,不是半年時間,實際留下的只有兩三個月時間,還有一個汴水河封,也就是江淮秋糧若九月中旬不發,那只有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才能運到京城。

趙匡胤當著群臣的面大罵楚昭輔:“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你不素為計度,看到倉儲垂盡了,才請求分屯兵旅,括率民船,以給饋運,當真是良策!”

九年之蓄非是全國性有九年蓄儲,而是指京城。儲蓄標準不大統一,各州縣也必須設一些州儲縣儲,但不是很多。然而京城必須設九年之儲,包括糧食布帛醫藥石炭等物資。

儲蓄越多,浪費也必嚴重。

但這個儲蓄很重要,例如萬一國家有事,大軍徵發,急令各州縣備糧那是不可能的,多數還是來自京城的儲糧儲帛,或者敵人突然來襲,不但城中得有充分的糧食布帛,還要將郊區所有百姓遷往城內,這些百姓也要吃喝。有了吃的喝的穿的,百姓始安,就可以堅守城池,坐等四方來援,以保城池不失。不但宋朝有,南唐也有,在金陵,洪州還有少量儲蓄,北漢在太原,因此宋軍圍了好幾個月,城中百姓不愁吃喝。南漢也有,在興王府與廣州。後蜀在成都。吳越在杭州。

它是戰略性儲蓄,必不可少。

趙匡胤又繼續罵:“朕設爾等有何用!若有失錯,必將罪爾以謝眾。”

發生了麻煩,老子就咯嚓你了。

還好,群臣都在。趙匡胤手中的玉斧子未砸下去,否則楚昭輔可能今天都活不過去。

楚昭輔倉皇不知所出。而且不能耽擱,耽擱一天危險一天。想來想去。看到京城糧價暴漲,坐不下去了,跑到趙匡義府上。

這是很意思的一幕,趙匡義將會展現他手中的力量。後人往往顛倒這一過程,證明趙普做得對,實際非是,趙普在這件事上做得大錯特錯。

首先是誰動手的,趙普先動手的,包括將姚恕幹掉。這都是發生在糧食危機之前的事。

然後是許可權,此時三司分割宰相的權利,但沒有獨立決策權,依附中書生存,其地位就象玉蘋在宋家地位一樣,玉蘋可以理財,但重大的投資與支出必須經宋九同意。

稅要徵多少,一是趙匡胤的寬民政策,二是中書的決策。

救濟災民。同樣是中書的決策。恰恰是這兩項,導致了糧食危機出現。

事情發生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