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他們日本在大陸上就擁有了一大片可以生存的土地。
從此他們日本人再也不用受到地震和海嘯的危脅,百姓們也有了安居樂業的地方。假以時日,等日本國力再增強一些,日本是南下再侵略中國還是北上佔領黑龍江以北蘇聯的土地都不成問題。。
另一派日本軍官則是以日本皇室成員為主,他們認為既然日本現在已經佔領了中國的平津地區,那麼不如趁機擴在戰果。
向西可以吞併黃河以北地區,向南可以直接威臉脅華中地區,甚至藉機滅亡整個中國。
可是石原莞爾一派堅決不同意皇室派如此輕敵冒盡,因為雖然中國現在還是比較落後的國家,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旦將中國人逼急了與日本人拼命。
那麼地小人少的日本最終不一定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的對手,而且如果兩國真正的發生了舉國之戰,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那樣只會讓西方列強得了便宜。恐怕到了那個時候,日本在中國的所有即和利益最後又會成了別人的嫁衣。
兩派一直為此爭吵不休,有幾次甚至鬧到了天皇的面前。可是因為兩派的實力相差不大,各自提出的戰略又好像都很有道理,讓不通軍事的裕仁天皇也不知如何取捨。最後只能採取拖字決,任由兩派進行折騰就是不予以裁定。
所以自從日軍佔領平津之後,因為國內主戰和主和的兩派觀點還沒有達到一致,對中國戰略的最終方案還沒有形成統一,所以中國的日軍暫停了繼續進攻中國的行動。
可是就在八月九號這一天,和原來的歷史一樣,日本兩名喝多的海軍陸戰隊士兵想要強行進入由上海憲兵把守的上海虹口機場。
守衛的上海憲兵當然不能讓日本兵隨意進出虹口機場這樣的戰略要地,結果雙方發生衝突。
在衝突當中,兩名日軍士兵首先掏出手槍挑叛守衛機場的憲兵,因為正趕上此時全上海抗日情緒最濃的時候,守衛虹口機場的憲兵本來就是行伍出身,這些當兵的人哪一個不把日本兵恨得死死的。
所以當兩人掏出手槍挑叛時,有忍不住的憲兵當場開槍擊斃了兩名日本兵。而這兩名日本兵被擊斃就成了上海抗戰的導火索。
日本士兵被中國憲兵擊斃的訊息傳回日本國內,主戰派立即佔了上風,是本的軍民也認為他們強大的日本帝國應該再次教訓一下不懂禮貌的中國人。
於是日軍駐上海總司令向上海市政府下達了最後的通碟,要求交出開槍的中國士兵,並且將上海所有憲兵逐出上海。
從此以後上海只有警察維護治安,並且還要撤除包括虹口機場在內的所有上海市區內各個軍事要地的防禦工事等無理要求。
而當時的上海市政府積極響應蔣司令的號召立即回絕了日軍的威脅,於是日軍本土陸軍大本營主戰派立即決定從本土調集一個旅團前往上海向中國施壓。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國民政府的要員們認為與其等著日軍欺上門來,不如先行將日本在上海的三千海軍陸戰隊消滅。
這樣一來即可以打擊日是軍計程車氣,又可以先全面佔領上海,建立防禦嬴得戰爭的主動權,而這個先下手為強的思想得到了國民政府上下的一致認可。
大家都在想反正要想奪回平津地區早晚要與日本一戰,要想揮師東北更要與日軍一戰,與其勞師遠征北上到平津和東北與日本大戰一場,遠不如在地處內地又是國際大都市的上海打一仗好。
因為地處內地的上海周邊就有幾十萬的中**隊,同時在上海作戰,國民軍的被給方便,更能得到中國百姓的大力支援。
而且蔣司令也相信只要在上海大打出手,各國勢力一定會出面彈壓日本。只要在上海打幾個勝仗,也許這樣不但可以給日本人一個教訓,還能趁機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
於是一廂情願的蔣司令命令張治中的第九集團軍立即前往上海,準備圍攻日本在上海的駐軍三千餘海軍陸戰隊員。
而日本駐上海的軍隊看到中國竟然公然違背松滬停戰協定派兵進駐上海,日本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中將立即命令艦隊開進黃浦江,長江各口岸,先行佔領各個攻擊陣位。
同時三千海軍陸戰隊員也先前走出租界強行佔領上海各個要地。因為此時的三千海軍陸戰隊員極度缺少重武器,所以自認憑藉這三千海軍陸戰隊一定不是幾十萬中**隊的對手。
長谷川清命令駐守在日本造船基地的佐世保的海軍第一特戰隊和其他部隊立即開往上海,增援上海一觸即發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