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激素調節之下,產生的莫名其妙的一個東西。
差不多如他所講,大多數人的愛和情啊,就如上述所言:少年少女時期的青春萌動,互有好感,以為這就是他們的戀愛;青年之後對於美色的追逐,男性喜歡美女,美女喜歡帥哥;或者是在金錢權力誘惑下,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收穫什麼,是**刺激?還是物質的滿足?
等成年之後,有些人已然成家,這時再驀然回首,又會感嘆自己嫁了一個不喜歡的人,娶了一個不愛的人,懷念起初戀的時光。
只是時光不回,歲月不在,生活漸漸繼續,有人選擇離婚,有人選擇就這麼過吧,互相平淡地對望一生。
還有一些人,根本不懂,也不需要去懂上述的幾種,他們平淡地結合,平淡地組成一個家庭,平凡地生兒育女。
若是去問他們,什麼是愛情?
他們給不了你一個準確明瞭的定義,若說這種平淡的生活點滴,可能就是他們的愛情。
綜上所述,白夜還特地研究了一番,認真歸結起來,愛情由以下幾種因素促成:現實的經濟條件(金錢物質)、親人期望(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生理和心理(激素調節,神經作用),以及最後的思想層次。
白夜那時候忽悠朱夢清,就是主要以生理方面的愛情來把小姑娘忽悠得蒙了圈兒,畢竟少男少女年少,總會在自然作用下,產生一點幻想綺念。
所謂的一見鍾情,多抵是生理因素,你看一個美女順眼,心裡自然舒服,你若是看一個醜女,第一感覺絕對不會太好。
這就是顏值高低的差別,有人說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且不論這句話對錯,至少在人對陌生者的第一印象裡,好看的人總比不好看的人受到待見。比如鳳雛龐統,比如某些個生得醜的狀元。
因此,人們常理想中的愛情,多會是俊男靚女,連古人小說裡,主角是才子佳人,才子也多是被佳人容貌吸引,欲為入幕之賓。
當然,亦不排除真有一見鍾情,不是因為外表容貌、金錢物質等外在因素,只是那實在太少,渺小到近乎於微。
現實的經濟條件構成的愛情,純粹大多數都是美色與金錢物質之間的交換,女的依憑美豔的外表嫁入豪門,豪門提供給她更好的生活物質,等年老色衰,又無兒無女,前景或許又不淒涼?
親人期望,這一條經常與現實的經濟條件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你要娶我女兒,你得出多少彩禮,買房買車的現象。如果男女雙方本來沒有什麼共同情感,那麼就是一場交換,男方為了延續家族存在、繁衍後代、將自身基因遺傳下去,和女方做的交換。
畢竟,國人父母的思想大多還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在這一場交換過後,男女二人結婚,或許會在慢慢的生活之中,互相瞭解,互相照顧,誕生出平靜平凡的感情,大多的人都是這樣一種,且更多是農村人(不存在歧視農民之意,我就是個搬磚的,我觀察我父母還有許多親戚說的)。
亦或許兩人發現分歧過大,彼此性格不好,即使有已生兒育女者,同樣會離婚,這一種又屬讀書城裡人更多,他們的婚姻反而沒有普通的農村人更加穩定。
最後的思想層次,那是一種少之又少,人們期望遇見,可現實又可求不可遇的愛情。
人們(特意強調正常人)心裡都有一個蓮花般的女子,一個陽光溫暖的少年,邂逅在明媚的花香午後,或是小雨菲菲的斷橋。
他(她)的笑容使你溫暖,語言能找到彼此之間的共鳴,恨不得相守一生,此生不換。
然現實是現實,幻想是幻想,柏拉圖式的愛情亦並非不存在,不過大多數的人只是普通生命,包括你我,追求的還是另外三種。
人們常說,我們一生下來,就是不完整的,只有一半,只有尋找到另一半,我們才算是完整的!
但是,何為完整?怎麼又找到另一半?怎麼確定她或他就是你理想的另一半?
像一臺機器散落了零件,鬼知道再找回來的是不是原來實用的。
碧秀心和石之軒結合,有兩人互相吸引,也有碧秀心所在勢力的期望,這就是所說的以身飼魔。
宋缺和他妻子結合,基本就是為了後代,通俗點說,是為了交配繁殖。
魯妙子和商青雅結合,一是互相才學欣賞,而是生理和心理,美女喜歡才子學識,才子喜歡美女言談美貌。不然,他又怎麼會突然拋棄商青雅,跑出去和陰後鬼混?
石之軒當年和祝玉妍早年的戀情,那是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