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在皇宮裡大行其道。外人以為皇宮裡的太監很威風,太監比外官更得皇帝的信任。其實宮裡的太監知道,嘉靖皇帝最信任的人並不是他們這些奴才,而是一群長期在宮裡居住的道士。對於嘉靖皇帝來說,外臣就是牛馬,太監是走狗,只有身邊的道士才是他的道友。所以嘉靖皇帝不喜歡女色,也不喜歡整天和太監在一起,更不喜歡處理什麼國家大事。說嘉靖皇帝一心修道,其實也並不是什麼也不管。嘉靖皇帝一邊修煉一邊牢牢地掌握著朝廷重要職務的管理。嘉靖皇帝想做一個長命百歲的皇帝,永遠掌握整個江山的命脈。
嘉靖皇帝平時總是呆在他的玉熙宮裡,十天半個月不會出來走動。這一天突然嘉靖皇帝聽從一個道士的話,準備走出來活動一下筋骨。張敬並不知道嘉靖皇帝要出來,宮外的佈置依然按照原來的佈置擺放。嘉靖皇帝走路從來不是直進直出的,走的都是道家步法。什麼“六十四方位步法”、“河洛步法”等等,玉熙宮外的佈置應該不會擋住這個嘉靖皇帝的道路。沒想到嘉靖皇帝聽從一個小道士的話,走出了一種新的步法,雖然比較好看,走起來也更加瀟灑,但是問題出現了,有一些東西擋住了這個皇帝的去路。小東西可以搬開,可是一些大件的擺設太監們搬不動。而這個修道入了迷的嘉靖皇帝又是一個不懂變通的人,繼續往前撞。向來只有大家遷就嘉靖皇帝,沒有嘉靖皇帝讓過誰。這下可好了,嘉靖皇帝不但頭撞了一個包,連腳趾頭也被絆出了指甲。平常人家頭上撞出一個包,腳趾甲絆出血,不是什麼大事。可是事情出在嘉靖皇帝身上就是大事了,所有的在場太監幾乎都嚇得半死,黃錦更是嚇得不輕。一邊叫人抬著嘉靖皇帝回宮,一邊叫人申斥御用監的管事太監。原來那個申斥太監是黃錦派來的,他的目的就是讓嘉靖皇帝消消氣。嘉靖皇帝有一個怪脾氣,“一罪不二罰”,就是不管對方有什麼過錯,罰過了就不在同一件事情上追究這個人。黃錦早一步代嘉靖皇帝申斥張敬,其實就是在救張敬。沒想到這次嘉靖皇帝真的火了,叫人去“打板子”不說,還要罷了張敬的職務。黃錦在一邊求情,嘉靖皇帝也知道這責任不能全怪張敬,所以才答應是當處罰張敬。請了一個道士“問神”,最後確定去南京。按照嘉靖皇帝的意思,這個張敬敢叫自己“出血”,就應該去當一個最普通的雜役太監。可是黃錦知道張敬和自己乾爹呂芳的關係,所以勸嘉靖皇帝息怒,並討了一個恩典,下放去南京當一個小小提督太監算了。對於嘉靖皇帝來說,提督太監已經不算一個官,比一般的小太監好不了哪裡去了,所以就答應了。
張敬對黃錦十分感激,張敬給各位師兄們的錢並不一樣,給這個黃錦師兄的錢雖然也不少,但是在秉筆太監裡是最少的一個,原因就是黃錦為人老實,又是和張敬同一個乾爹。比起黃錦,其他幾個秉筆太監收的張敬銀子可都不少,但是沒有一個給張敬說話,更有人準備隨時落井下石,陷害張敬一個永不翻身。
張敬被限時離開京城,只好有幾個手下太監抬著離開**。臨走的時候,張敬去見了自己的乾爹呂芳,呂芳勉勵了張敬幾句,大家都知道張敬其實沒有錯,但是嘉靖皇帝是他們的主子,誰不敢違背嘉靖皇帝的意思而已。張敬出了呂芳的房間,又去了孟衝的房間,求見新的上司孟衝。孟衝雖然是司禮監四個秉筆太監中的最後一名,但是他的實權也不可小看。孟衝不但是拱衛皇宮的“大力太監”出身,更是御馬監的大監,掌握著天下兵馬的“兵符”。張敬被降為南京提督太監,隸屬於御馬監管轄,就是孟衝的直接下屬。提督太監在皇宮裡不算什麼,但是出了京城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了。提督太監不但是代皇帝出宮的太監,更是手上有兵權的太監。這種太監不像監軍,手裡的兵是軍營裡的不是自己的。提督太監有權力自己招募手下,訓練一支人數少於千人的親兵隊伍。這支軍隊不單隻聽從於這個提督太監的話,更是這個提督太監的私人打手,提督太監要他們幹什麼他們就要做什麼。
孟衝也是一個聰明人,雖然不太喜歡這個小弟弟,但是乾爹呂芳的面子一定要給。所以他裝出關心的樣子,勉勵張敬不說,還派人一路上要好好照顧張敬。張敬拜完了各路神仙之後,馬上離開了京城。由於傷口沒有好,不能坐轎更不能騎馬,所以張敬是被抬著上了馬車,趴在馬車上南下的。這時候張敬一點不知道,一張已經鋪好的大網等著他,他的生命將走向終點了。
秦泰不知道張敬的現狀,不然的話一定會勸張敬一路小心。張敬這幾天的事情分明是有人在故意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張敬離開京城,南下江南自己送上門送死。不然的話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