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書中人物刻畫清晰,情節緊張之餘又帶有幾分輕鬆,曲折簸盪,蕩氣迴腸,雖僅僅萬字不到,可卻寫出了千百萬字亦不能表達的含意。

唯一的缺點就是書中使用了大量口語,部分技術性的用詞需要專門人士對其解讀,至於這本書的原作者早已不可考,據說是從均州義勇統領張貴手中流出,於是部分學者認為是張貴的作品,以當時當事人的身份寫出的故事可信性極大,也是現在研究蒙古人生活習性,戰鬥方式及人性的一本重要原著。

“老李,你聽了嗎?”到日暮時分,三十三勇士鬥韃子,已經成為了均州城內最熱門的話題。

“聽啥子了?”老李吃驚的問到。

“不會吧。”來人驚訝的看著老李:“你竟然不知道,三十三勇士鬥韃子,整個均州都說開了。”

“啥鬥啥。”來人耳朵有點不好。

“這還是咱們均州鼎鼎有名的矮張之事,來,來,我老程給你好好說說。”

此時的張貴,自然不會想到這僅僅萬字不到的評書,竟然會在後世掀起如此大的風波,書傳出當天,整座均州城內已經開始傳頌三十三勇士的故事。

“大哥,今天很多人來到大營要求參加義勇。”張順頗為得意的看著皺著眉頭的張貴:“這應該是一件大喜事,大哥怎麼皺眉?”

“大喜事?”張貴苦笑,我們拿什麼養活這一幫只會吃不會拉的傢伙,個個粗而大似飯桶般。

“還有就是人多也不一定是件喜事。”張貴耐心說道:“不說經過訓練的義勇如何和他們相處,而且人多必雜,蒙古人又不是傻子,我們在均州鬧了這麼大聲勢,我就怕還沒等大家準備好,蒙古人就打過來了,到時我們唯有跑路一條。”

“還有就是李大人現在對咱們的忍耐性也有限度,當初也僅給了咱們三千義軍的軍備和武器,這人多了,你拿什麼給他們,難道就讓他們空手去跟蒙古人鬥?”

“還有就是糧食從何而來?軍餉又在哪裡?一口吃不了一個大胖子啊。”張貴對張順的期望很高,好好調教。

“張弘範應該不會如此魯莽吧?畢竟他弟弟還在我們手上?”張順遲疑道。

“說不準,說不準。”張貴搖了搖頭,誰知道呢?

“至於軍餉和軍糧,”張順看了看四周,才低聲道:“均州知府張恬怕惹禍上身一個月前離開了均州,我們,我們可以代收一下稅收?”

“這個?”張貴遲疑片刻,也低聲道:“要做得隱蔽一些,不要讓人發現。”

@@@@@@

今日三更完畢,求給力收藏和票票。

第五十四章 紀念碑落成儀式暨追悼會

半個月後,紀念碑落成典禮與朱大長楊松追悼會隆重舉行。

“各位弟兄、各位鄉親,各位親友,”張貴略微顫抖的雙手錶示了他心中的悲痛:“雲蒙低沉,洛水烏咽,蒼天流淚,大地悲鳴。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在這裡悼念為帝國大業犧牲的好兄弟朱大長與楊松,朱大長與楊松兄弟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勞碌的一生。”

“他們的一生又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他們熱愛帝國、熱愛義勇、熱愛鄉親,他們性格直爽,團結同事,樂於助人,遵紀守法,老實本份,是不可多得的好兄弟,他們的一生以苦為甜,以勞為樂,他們為帝國的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他們為人忠厚、正直、善良,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典範,給後人樹立了為人處世的楷模。”

“朱大長楊松兄弟共赴極樂界,典範猶蒸故里人,我們都要學習他忠君愛國的高尚美德,學習他們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們嚴於律已、寬以待人的優良品德。希望所有兄弟、鄉親、親友化悲痛為力量,為共同建設富裕、秀美、文明的帝國而奮鬥。”

前來弔唁和出席追悼大會的有朝廷使者唐全、張興祖,有房州義勇梁山使者梁顧,也有身在蒙古心在宋的萬戶張弘範使者張弘正,還有來自均州各地的鄉親。

向長大長、楊松遺像默哀三分鐘。

“朱大長,曾從師李增亭先生,少年時勤奮好學。十六歲離家,先後在徐同春中藥店、順和祥、福和雜貨鋪當學徒,學得一身好本領。後來在海州城內當船工,蒙古南犯以後,抗蒙思想在船工中迅速傳播。”

“不久,他參加了夏貴軍,成為大宋帝國光榮的一名戰士,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曾積極參加海州狙擊戰,海州伏擊戰,後來夏貴犯了逃跑主義,朱大長兄弟留下來作艱苦的鬥爭。以土匪為掩護,在山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