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三月; 毛線放棄“MAX”筆名,以毛昔安真名入駐畫協,成為畫協年齡最小的新生代紀實向畫家。同日; 毛線左眼拆紗布。
江甜在北城科考,陸允信在和紅樹資本談IPO預演,東郭她們在一中,所有人都守著同一個畫面。
千萬級的直播裡; 毛線睜開眼睛的瞬間,有種極不真實的感覺。
她輕輕眨一下左眼,彈幕刷上百條,再眨一下; 又刷上百條。
窄小的檢查室內,毛線坐在這一頭,海因茨站在另一頭。
他輕聲問:“開始?”
毛線點點頭,舉起遮板捂住了左眼,右眼高度近視,裸眼0。4,正常。
然後,換一邊。
毛線捂住右眼,海因茨從最頂上開始指。
毛線的聲音很小,因為每個字,都承載了太多。
“左。”
“右。”
“上。”
“上。”
“……”
海因茨指到預設的1。0視力,毛線劃方向的指尖微微戰慄,上上下下,一排完整且正確指完的剎那,螢幕前有人哭出聲。
海因茨扔下棍子,走過去抱住了毛昔安。
毛線開直播是上午。
下午,毛線和海因茨公開手術影片,披露全過程。這檯曆史上所需人數至少為“6…8人”量級的10h+超長耗時手術,只有三人參與——海因茨、助手和TAXI旗下首臺診療…監控實操一體機“MIN”。
大家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當初那個靠著“SR”崛起,又在高…潮時分銷聲匿跡的TAXI已經低調地完成了從VR雲端到AI醫療的轉型。
而隨著“MIN”和“MAX”的面世,使用者對於人工智慧的恐慌,繼Google機器人戰勝國手後,再掀浪潮。
“MAX”是大資料醫療圖譜,收錄有上億份病例報告。初階版,使用者可以透過描述簡單的病情,篩選出可能病情及發生比率。高階版僅供一定級別及以上的主治醫生使用,主要提供反誤診和複查病況等功能。
“MIN”繼試用版後,推出了多系列雛形,包括無痛胃腸鏡全自動診療,膠囊式入腹窺探機器人……
切實又瘋狂。
江甜研三畢業那年,TAXI完成系列雛形,以引路者的姿態站上人工智慧浪尖。
江甜出版第一本古建築科普讀物、進入博一階段那年,陸允信帶領TAXI核心團隊奔赴紐約,進行上市前的巡迴路演。關於“人工智慧會不會反噬人類”“人工智慧重點在人工還是智慧”的爭議第二次攜帶超高熱度在圈子裡刷了整整一週。
敲鐘那天,剛好是陸允信27歲生日。
TAXI完成延時三年的首次公開發行,在納斯達克以每股38。6的高價正式上市。同時,TAXI設立“TAXI”科技獎項,每年頒發一位,用於獎勵當年在AI領域取得突出貢獻、30歲以下的年青人。
會場熾燈交錯,極富科技感的舞美將現場打造成一片晶片叢林。
所有程式走完,有記者提出爭論,陸允信脫了手稿,捏住細長的話筒杆朝自己身前帶。
他直視鏡頭,面上是慣有的淡色。
“每個人生命的起點和經歷不同,但享受陽光和幸福的權利是相同的。”
他說:“MIN和MAX的存在不是威脅或取代,而是以完全理性的判斷減少主觀帶來的診療或實操失誤,增進這樣的權利。”
會場裡窸窣的議論徹底消失。
一片安靜中。
“我很慶幸自己在重重選擇下走上這樣一條路,沒有盡頭,窮極探索。”
“自MAX復明開創首例的三年來,MIN輔助完成接肢手術5起,人手達不到的精度下、全身大面積燙傷面板處理19起,膠囊式無痛勘測腸胃病灶等處理45起,試用階段MIN輔助完成手術256起,失誤0起,正式投用階段總共783起,失誤0起。MAX完成輔助診斷19827起,糾正1928起,失誤0起。”
“私以為大家對MIN和MAX可以懷有更高的接受度,”陸允信以深邃沉靜的眼神環視會場,語速不急不緩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科技進步,才是真正的人道平等與人文關懷。”
話音落,全場沉寂。
幾秒後,掌聲雷鳴。
馮蔚然旁邊坐了箇中年男人,笑:“年輕大佬覺悟高,越是這種看上去謙和大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