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七章 1970年大崩盤(6)
諸如此類。沒有出現排隊領取麵包的情況,但人們現在吃的是麵包,而不是蛋糕,蘋果而不是火焰冰山。而憂慮的政客們對不斷惡化的形勢的反應則更加諷刺地重演了歷史。1970年即將結束,國民生產總值自1958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全國工業只實現了生產能力的3/4,經國會同意,總統開始運用赫伯特·胡佛的應急點滴投資理論,試圖透過國家向商界的轉移支付,保住舊有工作職位,並創造新的職位。到年底,國會已經投票透過了賦予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億美元的貸款擔保,試圖以經濟援助使該公司免於破產,從而保住6萬名員工的工作;破產的賓夕法尼亞中央鐵路即將獲得億美元的聯邦貸款,使它的火車能夠繼續執行,它的員工能夠繼續工作;一家新的政府公司美國鐵路(Amtrak)正在組建,它將經營全美所有的城際鐵路;政府的造船部門也將迅速擴大。一切都很像胡佛的著名商業救濟之舉復興金融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的再現,不同在於復興金融公司與請求幫助者之間展開了比現在的尼克松政府更為艱難的討價還價。
周復一週,月復一月,兩個時期新的相似之處不斷出現。1971年,尼克松不斷否定由政府直接提供工作機會的計劃,就像胡佛1930年和1931年所做的那樣。周復一週,月復一月,美元在國際市場上持續疲軟。當美國1933年4月18日最終被迫放棄美元兌黃金的承諾時,離1929年股市崩盤正好過去了三年半。這一次,政治需要戰勝國家榮譽的一幕降臨得更快。當1933年美元失去與黃金的兌換能力的舊事於1971年8月重現時,距離1970年大崩盤只有一年。
歷史,從經濟的角度看,似乎變成了不斷重複的噩夢,而美國就是不能從中醒來。但對華爾街來說,這一次噩夢有了新的內容。1970年下半年,華爾街,與其不幸的投資者不同,表現出陷入不可逆轉的破產跡象,美國證券市場即將進入完全的社會主義。
。。
第八章 沸騰的歲月(1)
《福布斯》雜誌的一篇文章則暗示公司的利潤業績—股市繁榮的基石—是另一個假象。根據《福布斯》的估計方法,索爾·斯坦伯格的里斯科公司,沸騰歲月的股票之王,在其股市的輝煌年代沒有產生過任何淨利潤……
1
致沸騰歲月的墓誌銘:
1970年10月中旬,格萊姆克公司管理層中止其瀕臨崩潰的離岸基金的贖回和銷售的前一週,皮埃爾·塞林格董事高坐在他在倫敦辦公室的辦公桌上,親切地對一名記者說:“離岸業務是一隻死鴨。” 於是,曾經38美元一股的格萊姆克公司股票以美元就能買到。
1972年6月,伯尼·康菲爾德(更準確地說,曾經的伯尼·康菲爾德)的投資者海外服務公司的一大筆優先股在日內瓦以每股1美分的價格轉手。
1968年底到1970年10月1日之間,28家最大對沖基金的資產下降了70%,合億美元。(理論上講,在各種金融機構當中,對沖基金的組合能夠幫助它從市場崩盤中倖存,或許還能從###利。但只是理論上。組合不是天才,即使對高高在上的對沖基金來說,唯一的天才也是上漲的市場。實際上,它們的經理與其他人一樣被沸騰的情緒左右,乾脆忘記了及時對沖風險。他們中最有先見之明的一位碰到極佳的運氣,或者說做出了極佳的判斷,在1970年5月27日市場轉向的時候開始大規模賣空,獲得了創紀錄的利潤。)一家1971年倒閉的對沖基金的嚴重受害者包括洛伊斯公司的老闆勞倫斯·蒂施、奧本海默公司(Oppenheimer and pany)的合夥人利昂·利維(Leon Levy)、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 Seven Arts)前老闆艾略特·海曼(Eliot Hyman)以及唐納森、盧弗金和簡萊特公司聯合創始人丹·盧弗金(Dan Lufkin)。愚蠢的投資者可以在一起落馬的最聰明的投資者,或者說前投資者身上找到安慰了。
1970年8月,《20世紀基金》(Twentieth Century Fund)發表了沃頓商學院教師歐文·弗蘭德(Irwin Friend)、吉恩·克羅基特(Jean Crockett)和馬歇爾·布魯姆(Marshall Blume)撰寫的關於共同基金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