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
當年,諸葛亮也曾經這麼叫過劉封。這一句也不算是突兀,但今時卻不同往日了。劉封聞言目光微微泛冷,抬拳道:“先生稱呼我為將軍也好,太守也罷,這少將軍三字,卻是不敢當。”
諸葛亮臉上笑容不改,只是心中卻試探出了,劉封這一關真的不好過。
心中更緊,但諸葛亮也不是那種輕易放棄的人,他目光一閃,笑著道:“不知將軍興兵來此,可是為了宛城?”
“正是。”劉封點了點頭道。
“宛城人口二十萬,確實是個好地方。但是外臣有一些話想要對將軍說。”諸葛亮再次舉拳道。
“先生有話,儘管說。”劉封見諸葛亮說辭,就知道是一些勸說的話,不過就是拐彎抹角,討要宛城罷了。
別說兩家仇深似海了,就說劉備那個人,劉封也不會借城池給他。
劉備借荊州,一借不回頭,這句話可是很經典的。反正宛城是不可能給劉備的了。不過,聽聽諸葛亮,劉備的話,看看他們絞盡腦汁求宛城,也不錯。
劉封可是記得很清楚,當年他是怎麼樣哀求劉備的。結果,劉備是怎麼無情的。現在就讓劉備體會一下。
見劉封沒有一口拒絕,諸葛亮心中一喜,繼續道:“宛城乃是荊州屏障,若是曹操南下攻打荊州,必定經過宛城,將軍據有宛城,非但不能得到任何好處,反而要耗費兵力,據守宛城。而且,宛城離江夏有近千里之路途,將軍就算是願意耗費兵力,輜重來支撐宛城,但也未必守得住。”
劉封面無表情,沒有贊同,也沒有反駁。
那種城府深厚,似乎喜怒不形於色的摸樣,倒是讓諸葛亮沒底了。
但這個時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為了宛城。諸葛亮咬了咬牙,舉拳道:“若是將軍能把宛城交給主公管理。就等於是在荊州與曹操之間安插下了一顆釘子。”
說著,諸葛亮頓了一頓,又說道:“荊州劉琮乃是食素羔羊。若宛城有主公為將軍守護,將軍大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劉琮,侵吞荊州。”
或許諸葛亮說的很有道理,把宛城送給劉備確實好處多多。但劉封仍舊不為所動,面無表情。
諸葛亮沒轍了,道理說不通啊。看來,根子還在當初那份恥辱啊。被人誣陷與養母有染,奇恥大辱啊。
諸葛亮心中暗道了一聲,轉過頭看向了劉備。
兩人說話的聲音不算大,一百步開外是聽不到的。但是劉備見諸葛亮求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