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想,直接就答應了,很快,他們派出了施工隊,在十一號公路上修了一條岔路連通了林全他們的農場,並且還給他們配備了兩臺皮卡和兩個司機,讓他們隨時可以開車進城去採購物資。
有了這些支援之後,林全自己的信心也很足。
他將這些工人召集起來,對他們進行了一番培訓,培訓的內容也比較的簡單,主要是講述一些在沙漠地帶種植的知識和技術,這些都是他從網上學到的,往上有很多的資料,但是都是要百度的。
這些人知識層面不高,而且非洲也缺乏這樣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是中國自己多年防沙治沙總結出來的。
林全並沒有指望他們全部都學會,但是有些東西還是一定要學會的,比如對植物的灌溉知識。
沙漠地區的晝夜溫差很大,澆水的時機一定要選擇好,比如中午的溫度高,澆下去的水多半都會直接蒸發掉,樹木吸收不了多少,但是晚上溫度低,有可能會達到零攝氏度一下,如果澆水太晚的話,植物還沒有來得及吸收的水分會在低溫之下結冰,而植物的根系本來就很脆弱,沙子的比熱容又低,吸收不了多少熱量也儲存不了多少熱量,所依晚上地下水會結冰,而滲入地下的水結冰了之後,對植物的根系造成的破會極大,可能會直接導致植物的死亡,而需要澆水的時候大多集中在樹苗最脆弱的那一段時間,也就是剛種下去的那一段時間,這個時候損失一棵就是真的損失了,挽救都挽救不會來。
林全打算利用雨季的這一段時間多種樹,提高成活率,這樣的話就可以減少農場的面積,五十個人,一個人至少可以管一千棵樹,前期的話這個工作量有些大,但是等到這些樹木存活了之後,工作量就可以減少很多了,所以一千棵樹是絕對可以管得過來的,不過如果一個人管理的地方越大,他們距離水井也就越遠,等於是平白的增加了工作的負擔,所以林全希望儘量的縮小種植的區域,每一個工人圍繞在兩口水井之間,以這兩口水井為中心點,向外擴散,每個人種植的面積固定,由內向外,種活一批之後再種一批,前一批的樹木之中如果有死掉的,就可以在下一次的播種之中進行汰換,這樣的話在每一段時間之內,大家的工作任務都是一樣的,不會造成管理上的混亂,而且保證靠近中間位置的樹木存活率,就可以減少很多的勞動量。
不過這些人雖然是政府僱請的,但是給他們開的工資不高,所以勞動積極性可能不是很高,林全於是準備給他們實行獎勵制度,並且引入獎懲制度,每個人每個月都進行評比,誰種活的樹木多,誰的排名高,誰就能獲得相應的獎勵。
但是同樣的,每個月的最後幾名,不僅沒有獎勵,而且還會受到懲罰,懲罰的內容包括扣除工錢、取消獎金、甚至是從農場之中開除出去。
不過林全相信大家都會搶先爭優,因為他開出的獎金不低,沒多種活一棵樹,他獎勵給那個人1美金!
這個錢比尼日政府開給他的要低了五倍,但是林全肯定是不可能將別人獎勵給自己的好處全部獎勵出去,但是他要掙錢,就必須將下面的這些人的潛力全部發揮出來,不下本錢肯定是不行的,他相信這個價碼已經夠了。
第七十二章 豪邁
非洲的四季不像溫帶地區那樣分明,一年之中只有雨季和旱季,雨季的時間稍微的短一些,大約有五個月的時間,旱季的時間長一些,大約在七個月左右。
而北非,尤其是那些靠近沙漠地區的國家,雨季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尼日這個國家就是如此。
全國2000萬人口幾乎全部都是農業人口,偏偏這個國家還是一個典型的沙漠國家,全國大部分的地區都不適合耕種,主要的耕地都集中在南部,以尼日河兩岸的紅土地為主要的產糧區。
而越朝北邊去,人煙越稀少,全國第二大城市阿加德茲的人口不到首都尼亞美的7%,貧瘠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在離開阿加德茲往北一百多公里的沙漠地區,一處農場正在悄然崛起。
“大家抓緊時間,天黑之前一定要把這些樹苗都種下去!”
一輛大卡車從11號公路上晃晃悠悠的行駛了過來,十幾名工人早已等候在此,等到卡車停下來之後,大家立刻一擁而上,將車上運輸的樹苗一捆捆的全部卸下來。
這些樹苗都是新鮮的專門培育的,用來在沙漠地區種植的,運輸的時間在下午五點多種,這個時候的太陽已經不是難麼強烈,樹苗不會被曬脫水,存活率會高一些,但是這樣的話,留給農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