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提供申請專業學術研究資金和物資的機會。
最後兩道國民令是在華夏二十二年十一月透過的,與華夏二十三年三月抵達巴比倫城,當月就有三萬多名羅馬、埃及等在巴比倫省避難的學者、技術工人向巴比倫省治略院提交了移民申請,其中兩萬多人在當年就登上了前往錫金和安泰的貨船,正式移民到大漢帝國中央區域。
華夏二十三年三月初,中央治略府制定完成華夏總策的總體實施方案,分成八期,每期十年的施政方案開始實施。決心在華夏百年之際,全面實現大漢帝國的廣富、民主、道德三大主義。
帝國在最初華夏二十年到二十二年期間決定實施地各種計劃也開始穩定的展開,中央銀行為了帝國馬路系統的建設,透過六大商業銀行。完成了總額為四十億銀元的第一批國債,其中巴比倫省的東方銀行分社和巴比倫銀行分社就向羅馬、埃及人銷售了六億銀元,羅馬人和埃及人沒有銀元。他們直接用手中的黃金、白銀購買大漢帝國國債,這讓劉協欣喜若狂。
只要透過國債的形式,就可以大量套攏羅馬人和埃及人手中的財富,並用他們的錢來建設帝國,這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帝國民間的購買能力更加驚人,帝國內部三十四的總銷售份額在短短一個月銷售一空,為帝國馬路體系的新建設增加了第一筆資金。
華夏二十三年是帝國京燕(天京城到燕州呼倫城)、京安(天京城到興州安慶即長春)、京盛(天京城到驪州盛樂即呼和浩特)、安盛(安慶到盛樂)四條北方馬路同時開工的日期,而盛寧(盛樂到西寧)大馬路也在二十二年七月開工,現在也進入了高峰期,與盛寧大馬路相對應的是西圖(西寧到大圖蘭城)的馬路在二十四年開工。
劉協本來計劃是在二十年之內。完全貫通從天京城到大圖蘭城部分的馬路,同時完成大圖蘭城到德黑蘭的馬路,但隨著火藥技術的發展。整個建設成本和耗時迅速降低,對於工程最困難的燕山區域,帝國採用了大規模的爆炸技術,而主要的碎石也透過就地炸石的方式來獲得,最初的人力開山、鑿石和碎石的工藝完全由攻城軍來完成。
在這個墓礎上,從天京城到大圖蘭城的馬路也許只需要十年就可以完工,而傭工向雜工轉化後,奴隸工的勞動效率也大幅度提升,按勞計酬的方式拓展開來,雖然酬勞很低。但對於長期沒有收入的傭工而言,政府工程還是相對人道和合理的。
為了確保整個東西通道的建設,大漢帝國對馬路採取中央治略府承擔六成,地方治略臺承擔四成的方式進行資金平攤,對於各州而言,東西通道的貫通,對本地經濟的提升作用也是巨大的,自然樂意掏錢建設。
另一方面,對東西通道,帝國中央治略府發放大貨運統一運營的方式,將東西通道的整個運營權交付三交運輸商社的方式來分包,其他商社如果沒有購買到統一運輸權,就不能上京圖大馬路進行運輸。
除了三家統一運輸權之外,對於單執行緒內的天京到盛樂,盛樂到武威,武威到西寧,西寧到大圖蘭城之間的四個分運輸途徑,再次按每個單運輸權進行三家申購的方式。
最終由京華運輸集商社、天京馬氏運輸集商社和北方運輸集商社三家商社得到了總運輸許可權,他們可以在天京城到大圖蘭室的範圍內承擔所有貨物運送業務,商人只要支付運輸費用,就可以將貨物從天京城直接運送到大圖蘭城或者其他沿線地域。
在這個模式的影響下,各州都開始大規模建設馬路,並向外銷售本州內的運輸許可權,各州和各州之間,在中央治略府的五大協調司的運作下,也紛紛開始籌備州治所及商業重鎮之間的馬路。
在華夏二十三年內,全國的各地的運輸商社開始大規模的整合,成立集中的大資本運輸商社,各家商社也紛紛剝離自己的運輸業務,轉賣給專門從事運輸的商社,或者十幾家商社合股,將自己的運輸業務整合成一個統一的運輸集商社。
在這種形勢,全國範圍內湧現了京華、天馬(天京馬氏)、北方、東方、民生、東南六家龐大的運輸集商社,其中京華是皇室燕山基社旗下的獨資形式的商社,天馬則是以馬家為首的原涼州商貿集商社,北方和東方都是中央治略府對國控商社的運輸業務總分離形成的兩家純國商性質的集商社,民生和東南則是以南方民營商社為主的合股性質集商社。
六家集商社分別迅速擴張,從馬路到漕運,甚至海運都開始大規模擴充套件業務範圍,其中民生和東南是傳統的外貿商社,海運處於壟斷地位,唯一就是京華整合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