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唐軍既要防守城市,又要迎接北方王孝傑的援軍,除非他們個個都是頂尖高手,否則幾乎沒有可能。
排除了這個可能性,博爾忽制定了圍城打援的戰略,將攻城戰變為夜戰。
一切按照他的預判有條不紊地進行。
北方五千唐軍雖是生力軍,又有宿敵王孝傑指揮,但他們最終還是在郊區遭遇了元軍。
起初,他們出其不意,略佔上風,但當博爾忽下達命令後,兀立蘇立刻領會意圖,在各路大軍支援下穩住陣腳。
接著,元軍以其擅長的夜戰,將王孝傑緊緊拖在雁門關附近,讓他進退維谷。
完成這一步後,博爾忽欣喜若狂。
儘管這次南征,大元在總體戰略上已陷入被動,但如果能在關鍵時刻消滅宿敵王孝傑,攻破雁門關,他麾下的近十萬大軍就能儲存下來,等待大元的救援。
只要他堅守陣地,無論雁門關是否守住,他在南征這一劣勢局面中都將立下顯赫戰功。
到時候憑藉這份戰功,加上他以往的辛勞,大汗定會讓他如同木華黎、哲別、赤老溫等人一樣,成為守護大元的十三翼!
想到木華黎雖然地位略高於自己,但在成為十三翼之前,一直尊稱他為安答。
自從他成為十三翼後,便有些趾高氣揚,南征以來不僅多次直呼其名,還在他上報戰況後杳無音訊。
每當想到這些,博爾忽覺得自己被他輕視了,被這個曾誓言共生死的木華黎輕視了。
“大將軍,快看……”正當博爾忽思緒紛飛時,身邊的親衛突然喊道。
身為將領,他瞬間恢復清醒,順著親衛的指引望向雁門關的方向。
他發現原本困守城中的唐軍不知何時已組織起數百人的部隊,不僅出城,還在一名將領的帶領下向這邊衝來。
“什麼?這唐軍是不是瘋了?就憑這些人想衝擊我的中央軍?”博爾忽認為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更離奇的是,這次唐軍出城的人數還不到一千。
雖然他的中央軍此刻的確虛弱,但也要看跟誰比。
相對於北方的圍剿陷阱,這邊確實較弱,但與這數百唐軍相比,他身邊有數千元軍,加上兩萬民工和一些高手。
這些元軍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精銳部隊。
這樣的大軍,怎麼也不算虛弱吧?唐軍憑什麼有這種勇氣,認為僅憑几百人就能逆襲衝鋒?
“哈哈!大將軍,也許唐軍真的瘋了。
中原人不是常說困獸猶鬥嗎?在我看來,這些唐人就像一頭困獸,做著垂死掙扎罷了。
”一名親衛在博爾忽沉思時,忍不住嘲諷道。
這些親衛要麼是與博爾忽出生入死的兄弟,要麼是他的親戚。
因此,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他們與博爾忽交談比較隨意。
“依我看,他們不是瘋了,而是認為我大元的鋼鐵之師久攻不下雁門關,讓這些唐軍得意忘形,覺得我們元軍不過如此。
”另一名親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博爾忽一聽,覺得這確實有可能。
雖然七天的攻城戰只損失了三千左右的元軍戰士,但在唐軍眼中,他的損失接近萬人。
如此大的損失,久攻不下,被唐人小瞧也在情理之中。
“很好!既然唐軍如此小瞧我們,那就把他們全部消滅!”博爾忽嘴角上揚,透著一絲殘忍,“讓他們這些南方人見識見識如何在野外夜戰。
傳令出動兩個千人隊,全殲這支唐軍,首級全部砍下,築成京觀!”
京觀是戰爭時期的名詞,指的是將俘虜或陣亡敵軍的頭顱堆積成山。
這種殘忍的行為被稱為京觀。
通常,隨著大爭之世的開啟,普通人之間的戰爭規模逐漸縮小,加上九州大地現在分為幾大勢力,三大皇朝自詡正統,已不再做京觀之事。
然而,博爾忽認為這些唐軍敢於出戰逆襲,是在挑釁元軍,加上這些天他受了不少氣,決定讓元軍出擊,將這幾百人築成京觀。
他的親兵聽到這個命令,非但沒有驚訝,反而歡呼雀躍。
這些草原上層人士最看重的就是軍功,而京觀是獲取軍功的最佳方式之一。
現在有機會再次使用京觀,他們紛紛請戰。
\"別急,先去傳達命令,等解決了他們再說。\"
博爾忽輕輕揮手,示意身邊的助手迅速傳達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