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茵說道:“在公子來說,這自是小事,但對我二人而言,世間之事,更無一件比這更為緊要。呂茵在此謝過公子援手之德!”言罷,又深施一禮。
趙仲謀站起身來,說道:“既然兄長與嫂子良緣已成,小弟我還有些私事未了,也該告辭了。”李楓道:“不可,兄弟這謝媒酒也未曾喝過,愚兄夫婦說什麼也不放你就此離去。”呂茵也道:“公子大恩我夫婦二人無以為報,就請公子喝一杯謝媒酒吧!”趙仲謀見二人盛情相邀,不便堅辭,也就答應了。
到得午時,李楓夫婦設宴為趙仲謀棧行。酒過三巡,李楓說道:“兄弟此去,也不知何時才能相聚,兄弟的一番恩義,也不知幾時方能報答,值此別離之際,愚兄夫婦有二份薄禮,還請兄弟賞臉收納。”說著,與呂茵二人各自從身邊取出一個錦盒來。趙仲謀連聲推辭。
李楓微微一笑,說道:“愚兄的這份禮物頗有些特別,兄弟若不嫌愚兄酒後多言,不如先聽我說說這盒中之物的來由罷。”當下緩緩開啟盒蓋,只見盒中放著一冊經書,書面上寫著四個大字:“易經雜錄”。趙仲謀見那經書雖不過廖廖數十頁,但每張書頁都泛出深黃之色,李楓小心冀冀地將它從錦盒中取出,神色間竟充溢著無限崇敬愛惜之情。
李楓道:“說起這部經書,頗有一番來歷,只是愚兄文不成、武不就,莫說心中的匡濟之志,就連衣食飽暖都引以為慮,想來自覺辱沒了先人,提及先祖之事,不免心中有愧。”
趙仲謀道:“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昔日呂望、韓信之迥,比之兄長尤有過之,但先賢虎變,終成大業,兄長又何以妄自菲薄?”
李楓道:“得賢弟一喻,勝似千金,愚兄實不敢當。”當下緩緩說道:“說起我李氏一門,可上溯到秦朝。戰國末年,燕太子丹以荊軻為使,刺殺秦王,卻未能成功,秦王大怒,以李信為將,提兵擊燕,終得太子丹首級。這位李信將軍,便是愚兄的遠祖了。其後一百餘年,到了漢代文帝武帝時,我們李家又出了幾位英雄人物,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飛將軍李廣和他的孫子李陵。但是李廣與李陵祖孫二人武藝雖高,時運卻是不佳,又遇上了漢武帝這樣的暴君,最終都沒能建立功勳,只落得個教天下英雄都為之心寒的結局……”
趙仲謀道:“想不到兄長竟是飛將軍李廣的後人!”李楓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李廣一門,因李陵降胡,被漢武帝全部誅殺,李陵在匈奴或許尚有後裔,但在中原,是沒有後人的了。”李楓繼續說道:“漢代與李廣同時,還有一位將軍,名叫李蔡,也是李信將軍的後人。說到聲名武藝,其人遠在李廣之下,但李蔡將軍福澤深厚,宦途坦蕩,一路平步青雲,直至三公。愚兄便是李蔡將軍的後人。”
李楓又道:“李蔡將軍之後,過了六百餘年,我李氏門中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他便是大唐開國元勳,衛國公李靖。據族譜所載,先祖李靖公生性好武,年少時就拜在一位高人門下,習得一身非凡的武藝,藝成出山之後,便四處遊歷,廣交豪傑,切磋武藝,縱談天下之事。就在李將軍二十三歲那年,在長安道上,無意中竟遇到了一位大德高僧。”
“這位高僧便是少林方丈慧可大師。其時,因達摩老祖之故,少林武功早已名震天下,先祖見大德當前,又豈願平白失卻討教之機,當即上前請教,談論武學之道。二人少長懸殊,不想先祖一番言語,竟教慧可大師頓生知已之感,非但將諸般武學見解要領盡數傳教,就連達摩老祖面壁九年所遺的武學寶典《易筋經》也拿了出來,與先祖一起參詳。這《易筋經》中的武學博大精深,以慧可大師這般承繼老祖衣缽的大德高僧,也只領略十之二三而已,真經武學之深奧,可見一斑。但有道是:無智痴長百歲,有智不在年高,一個人的見解和悟性與年紀並無多大幹系,經先祖一番啟發印證,竟教慧可大師心中的諸般疑慮一一消解。二人談論三日三夜,終於將《易筋經》中的武學奧秘盡數領悟。”
“先祖經過這番教益,武功大進,後來輔佑高祖平定天下,建立殊勳,被封為衛國公。先祖的一身武功,大半都傳給了子孫,只有這《易筋經》中的相關武學,先祖秘而不傳,想來是先祖感念這《易筋經》武學得之於少林,未蒙少林許可,不敢擅傳後世。聽說現今少林一派對《易筋經》中的武學所視極重,非但寺中俗家弟子不得研習,就連人品、才智、悟性未臻一流的僧眾,也未蒙上輩師長傳授,可見當年先祖的顧慮倒也是頗有一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