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自己和溝通良好的人交談情形錄下來,再把帶子快轉,你就會發現這種交談有多象“老師說”
的遊戲。
請把今天剩下的時間用來觀察你是如何與別人同化,而別人又是如何與你同化的。或從遠處觀察兩個人,注意他們非語言動作同化的過程。如果你看一對夫妻在吵架,那麼注意看看他們之間一定很少有同化,但卻有許多不一樣的動作。非語言的同化大部分都是自然發生,而且通常雙方都不自覺。
同化會使人我之間產生信任和合作的氣氛,反之則容易有不信任和不合作的感覺。在有害氣氛下應付頭痛人物有一種方法,就是故意在身體動作、臉部表情上儘量與之同化,同化所發生的訊號是:“我跟你是同一戰線的!我不是敵人!我對你的言行感興趣!”
非語言的同化不可多到引起對方的注意,讓人覺得你是在嘲弄他們。把對方從頭到腳都加以模仿是不必要的。通常只有當你跟別人相處融洽時,才會產生行為的同化。在正常的情形下,模仿動作上的改變,是會有時間落差的。有時候,非語言的同化會同中有異。你有沒有注意過喜歡抖腳的人 ?'…'開始和他們一起時你可能不會抖腳,但是要不了多久,你可能會跟著同樣的節奏不由自主地抖來了。
有一種動作是你永遠都不應該被同化的,那就是對你有敵意的動作,如果有人對你揮拳大叫:“我覺得你真是個笨蛋!”千萬不要以相同的方式對待:“我覺得你也是個笨蛋!”這並不是同化。我們不贊成以暴制暴,處理侵略性的同化之道是故意淡化。
(三)以聲音的音量和速度來同化
如果你要和人們溝通成功,自然會在音量和速度上同化,如果對方說話愈來愈大聲,你也會愈說愈大聲;如果對方愈說愈快,那麼你也會加快速度。
說話快的人喜歡速度感,說話慢的人則享受自在感;安靜的人不喜歡吵鬧,愛熱鬧的人卻喜歡大聲。如果你不能在音量和速度上與人同化,最後可能會落得自說自話,或是和人產生重大的誤會。
有一對母女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尋求諮詢,希望化解彼此間無法調解的差異。我們注意到當母親對女兒生氣的時候,溝通的速度會加快。但是除了生氣,她的溝通速度也會因其他的理由而加快。先不管母親說話加快速度的原因是什麼,女兒的反應就是退縮。女兒不再聽母親說的任何事,倒不是因為所說的內容,而是因為說話的方式。母親覺得這種情形令人失望至極,不可避免地會發脾氣,於是當女兒就要更加退縮了。過了一段時間,她們的距離愈來愈遠,甚至到了必須彼此吼叫的地步。
很不幸的,許多親子關係的情況正是如此,問題不是愛得不夠,而是同化得不夠。我們把這個關鍵告訴這對母女,幫助她們注意彼此溝通的差別,後來她們也都開始改變了自己的行為。當母親瞭解瞭如何跟女兒說話,女兒才能多注意時,她開始刻意放慢說話的速度,也就是她用女兒可以接受的速度來表達了。
其實女兒也同樣急切地想要和母親有良好的溝通,而不是不斷地聽到騷擾之聲。因此她開始努力注意媽媽所說的話,而不去管說話速度的問題,因為她知道速度快不見得代表生氣。
(四)學會傾聽才能瞭解人
1、人人都需要被傾聽和被瞭解。
一個以言語表達自我的時候,會希望聽他說話的人能有所回饋,也希望別人能瞭解他們。即使在這些說話的人連自己也不瞭解自己的情況下,也希望能獲得別人的瞭解,當一個心煩意亂的人想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時就是如此。不過如果同時有兩個以上的人想要被傾聽和了解,但是卻沒有一人願意這樣做,那麼爭吵或是避不見面幾乎就不可避免了。因此,溝通高手在嘗試讓人傾聽和了解之前,會把傾聽別人和了解別人列為第一目標。
這裡要告訴你一個壞訊息:我們的傾聽策略需要你在最不願意的時候,先把自己被傾聽和了解的需求擺在一旁。不過,也有好訊息:憑著幫助頭痛人物完全地表達他們自己,他們能夠、甚至願意聽你說話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實際上,如果一個人有了被傾聽和被瞭解的經驗,他就不會對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念念不忘。這麼一來,他們就會敞開心門,要他們傾聽你的話也就容易多了。
2、學習傾聽
大多數人一生中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在從事某種形式的溝通:寫作、說話或傾聽。我們很多人都曾經上過教人如何寫作、閱讀、說話的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在中學、專科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