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然而,危殆中的臺灣,出乎蔣介石的意料降臨了轉機。這轉機到來的如此及時,真使蔣介石驚喜交集。

1950年6月25日,蔣介石正在吃早飯,負責給蔣介石遞送情報的蔣經國,送來一份簡報,所獲情報零星混亂,只知朝鮮南北發生戰爭。直到深夜10點,始接到國民黨臺灣政府駐南朝鮮大使邵毓麟的首次報告,才瞭解大致的戰況。

令蔣介石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似乎終露端倪。他對朝鮮戰爭的反應,大致與邵毓麟在報告中的分析不謀而合。邵說: 韓戰對於臺灣,更是隻有百利而無一弊,我們面臨的中共軍事威脅以及友邦美國遺棄我國,與承認匪偽的外交危機,已因韓戰爆發而局勢大變,露出一線轉機,中韓休慼與共,今後韓戰發展如果有利南韓,亦必有利我國,如果韓戰演成美俄世界大戰,不僅南北韓必然統一,我們還可能由鴨綠江,由東北而重返中國大陸。如果韓戰進展不順而不利南韓,也勢必因此而提高美國及自由國家的警覺,加緊援韓決不致任令國際共黨渡海進攻臺灣了。

果不出所料,韓戰一發生,美國立即派第7艦隊協防颱灣,臺灣因此而喘了一口氣。

對於美國公然武裝入侵我國領土臺灣,直接干涉中國內戰的行動,中國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憤慨。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主席發出號召,提出:“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隨後,全國開展了“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這一運動不久以後發展為抗美援朝運動。

美國出兵臺灣,使新中國面臨的軍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6月3O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向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傳達了中央新的戰略方針:“形勢的變化給我們打臺灣增添了麻煩,因為有美國在臺灣擋著”。“現在我國的態度是,譴責美帝侵略臺灣,干涉中國的內政。我們軍隊的打算是:陸軍繼續復員,加強海、空軍建設,打臺灣的時間往後推延。”

自美國出兵朝鮮和臺灣後,新中國在東北和臺灣海峽兩個方向都受到嚴重的軍事威脅,而當時的東北是中國的工業中心,戰略地位更為重要,所以中共中央在軍事上的注重點自然轉到東北邊防問題上。7月上旬,中央軍委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7月13日,中央軍委任命粟裕、肖勁光為東北邊防軍的正、副司令員,鄧華為第13兵團司令員(當時準備將東北邊防軍建成一個下轄幾個兵團的大單位)。儘管粟裕、肖勁光二人因故都未到職,但是中央軍委決定這兩位原定的臺灣戰役的主要指揮員到東北邊防軍任職,這本身就說明了中央軍委戰略重點的轉移。

在推延攻臺計劃的同時,中央軍委對於是否攻擊金門等沿海島嶼的問題還一時未最後決定。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部隊對美國介入臺灣海峽的程度採取密切注視的態度,攻金準備工作一時還未停止,原定入閩配合第10兵團進攻金門的第24軍、第25軍和炮3師繼續按原部署於7月間入閩。7月上旬,人民解放軍華東海軍協同陸軍攻佔了浙江東北部海域的部分島嶼,7月12日解放軍華東海軍又突襲了浙東的披山列島。7月下旬,福建軍區發現金門守軍有撤退跡象,於是派遣1個營渡海對大擔島進行武裝偵察(因遇7級大風偵察失敗)。在7月下旬以前,美軍的軍艦隻是在臺灣海峽中巡邏,還未直接支援華東沿海島嶼上的國民黨守軍,這些島上的國民黨軍仍準備撤逃臺灣。胡璉在1976年8月在臺灣發表的《金門舊憶》中也公開承認說: 七月中旬我軍曾有放棄金門的計劃。後經東京美軍當局的勸告“與共黨鬥爭,寸土不讓”,我乃仍堅守不放。正當決定撤守並準備實施時,7月23日,國防部忽派專員送命令來——仍然準備在金門作戰。

7月13日遠東美軍司令麥克阿瑟率16名高階官員組成的代表團抵達臺灣,次日和蔣介石簽訂了“保衛協定”;8月4日,美國空軍第13航空隊司令抵達臺灣,併成立臺灣前進指揮所。

由於美軍的直接干涉,國民黨軍停止從金門撤軍,並又進佔了剛剛放棄的浙東部分島嶼。

考慮到美軍介入臺灣海峽後的形勢,8月11日中央軍委致電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同意陳毅的意見並指示:臺灣決定1951年不打,待1952年看情況再作決定。金門可決定在1951年4月以前不打,4月以*蟠��俅頡K婧螅�*民解放軍停止了攻擊金門和沿海其它島嶼。當時,美國擁有的世界上最強大的海空軍,麥克阿瑟又預料人民解放軍會在臺灣海峽進攻,在那裡做了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