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宰執們一一上表,推薦完畢。
呈現在趙煦和兩宮面前的執政候任名單,就是蒲宗孟、韓忠彥、鄧潤甫、曾孝寬、呂大防、範純仁、王存、李常、曾布等。
然後,自然就是投票了。
趙煦早已經和兩宮商量好了辦法。
便按照著商量好的辦法,命梁從政取來準備好的白麻紙,現場命入內內侍省的內臣,將奏舉的大臣職務、姓名、籍貫、年齡,分別謄抄到對應的表格上。
然後,便發放下去。
在場宰執、大臣和元老們,拿到這些白麻紙,就眼皮子一跳。
許多人甚至忍不住抬眼,看了一眼殿上。
因為,這操作,太趙家了!
在白麻紙上,赫然有著一行字:廷推票選,不記名、不錄名、不唱名,公等於大臣名錄之下,以畫圈勾選,既為投票。
換而言之,就算我跳反,也不會有人知道。
更妙的是,這上面還說了:公等各可推選三位大臣。
這就更將使得投票人,隱匿在茫茫人海之中。
誰選誰?誰又沒有選誰?
根本不可能查清楚。
原本大臣們以為,說起異論相攪,先帝已算集大成者。
不意,如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當今這位,用這異論相攪之法,更是爐火純青。
道理是很簡單的。
當投票變成了個人私密性極強的選擇後,很多出於立場、原則等政治正確的考慮,就全部退居其後了。
現在,新黨的大臣,可以投舊黨了,舊黨大臣也可以投新黨了。
而且,沒有人能說得清,到底誰背叛了祖宗之法(新法)。
對官家來說,這當然是好事。
甚至……
文彥博拿著手裡的白麻紙,和張方平對視了一眼。
這兩位,都是大宋政壇的不倒翁。
他們可太清楚,這一招的殺傷力了。
所以,在對視一眼過後,兩位元老就各自錯開眼神,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們兩個幾乎是立刻就想到了一個可能。
這白麻紙上,會不會被人提前做好了記號?
若是這樣的話,大臣們確實很難搞懂誰給誰投票了?
但官家肯定知道!
這樣一來,官家豈不就能從投票的人裡,篩出那些各自陣營裡的潛在的背叛者了?
要知道,挑動派系內鬥,一直就是趙官家們的拿手好戲。
於是,兩位元老看向自己手裡的白麻紙,然後提起筆,認認真真的在上面圈了三個圈。
而他們兩人的選擇,幾乎一模一樣。
蒲宗孟、範純仁、曾孝寬。
選蒲宗孟,是為了示好,萬一官家真的做了記號,就可以告訴官家——我們這些老臣是堅決擁護官家用人的。
反正,他們感覺,應該除了他們也不會有什麼人去選蒲宗孟了。
選範純仁,則是出於自身考量選的。
范仲淹的兒子,怎麼都得幫一下場子。
況且,這個年輕人確實不錯,就算這次不能拜任宰執,再過兩三年也應該可以了。
至於為何選曾孝寬而非韓忠彥?
這兩個老狐狸,當然有自己的想法。
一則,曾孝寬是曾公亮的兒子。
而曾公亮,熙寧時曾經是朝堂上少數幾個支援王安石變法的元老。
對王安石,曾公亮有提攜、保駕、護航之恩。
選他也有著向官家隱晦表達效忠的意思。
二則,他們和韓琦都有不小的矛盾。
假如是公開投票,那這兩位元老肯定會假惺惺的給韓忠彥投一票。
但既然是不記名的,那自然是有仇報仇了。
勾選完了,這兩人還假模假式的站在原地,一副認真思考,難以抉擇的樣子。
實則,他們的眼睛和耳朵,都在隨時觀察其他人。
等到宰執們陸陸續續上前,將自己手裡的白麻紙,放到了一個內臣手裡捧著的木匣中。
其他待制大臣,也開始上前,這兩人才慢悠悠的踱步上前,將自己手裡的白麻紙投遞了進去。
……
投票進行的很快。
只一刻鐘多一點,就已經投票完畢。
裝著選票的木匣,隨即被送到趙煦面前,趙煦將之遞到帷幕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