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洗禮,一時做彌撒甚殷,後漸淡之,但絲縷未絕。98歲時吳某拜訪,“詢餘信仰天主教事,提出三個問題,我實告自己是掛名教友,立身行事一如世俗人,並不受教規約束,譬如星期五照樣吃肉,星期日照樣工作,惟不美滿之婚姻,尚能照教規不仳離而已,但此節我未言。”()後當教友們暢談教徒生活之幸福,她在日記中寫道:“許平姐來,寫紙條十餘張,勸我快樂,我生平唯有憂鬱,不知快樂是何滋味?而天主教朋友,每以快樂為言,不知我為宗教信仰,受過絕大之精神痛苦,有何快樂可言?故怫然請她勿再言。”()
如何評價蘇雪林的一生?蘇氏在《浮生九四》的自序中說:“我是一個自卑感相當重的人,不重視自己的為人及自己的作品”,“庸碌卑微”,又說:“乃是一個弱者,一個充滿矛盾性的人物,沒什麼價值。”不過筆者以為這或是她自卑中夾以自謙之詞吧。
蘇雪林畢竟是一個人物,是一個耐人咀嚼的人物。
徵引及參考書目:
蘇雪林:《蘇雪林作品集·日記卷》(1—15卷),臺灣成功大學,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