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萬的電影預算嘛?導演、演員的片酬要高,那是必須的!我們的導演徐克,就拿了50萬港元片酬,其他的劇組重要人員袁和平、程小東、林青霞、萬梓良也多是幾十萬元,哪怕是新人的吳岱融、甄子丹也是有5萬元的片酬。當然了,整部電影片酬,以及片場拍攝所消耗的資金,還是小意思啦,那才花了700萬!”張少傑笑著道。
麗的電視記者追問:“還有3600多萬呢?”
“這部電影花錢的大頭,來自於電腦cg特效!因為,我們是全球首個採用電腦cg技術,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很多的技術難題,都是邊拍攝,邊攻克技術難關。一個特效鏡頭,便宜的也需要二三十萬港元成本,而一些技術難度較高的鏡頭,甚至短短几秒種,就需要耗資百萬!”張少傑解釋說道,“對於電腦cg特效有興趣的記者朋友,可以請教這位理查德.泰勒先生,他是工業光魔的電腦cg特效小組的組長!”
張少傑指著理查德.泰勒。
理查德向著記者們點了點頭。
記者們興奮起來。
《東方曰報》的記者,提問道:“請問理查德先生,工業光魔是什麼姓質的公司,而電腦cg特效能與傳統的電影特效有什麼區別?”
雖然,《星球大戰》作為科幻大片,在全球名聲赫赫,但是此時大多數的人,將注意力集中在導演盧卡斯身上,而並不關注給《星球大戰》提供特效技術服務的工業光魔。
工業光魔的出名,其實主要是在80年代中期,廣泛為好萊塢多部大片,提供特效服務之後,名聲才開始響亮。
理查德.泰勒解釋說道:“工業光魔公司是全球首家專業的電影特效工作室,《星球大戰》就是我們工作室的作品!不過,在《星球大戰》第一部和第二部中,工業光魔主要是採用了模型特效,而不是電腦cg特效!所謂的電腦cg特效,區別於傳統的模型、化妝特效之處,在於直接利用電腦繪圖技術,給電影新增一些不可思議的畫面。電腦特效可以無中生有,開創出現實中攝像機不可能拍出來的視覺效果!比如,逼真的海嘯、地震、武林高手內力的衝擊波、劍氣”
“在未來電影技術的競賽中,是以特效技術競爭為主!而電腦cg特效,處於各種特效技術的制高點,屬於特效中的特效!”
理查德的解釋,聽起來就非常厲害的樣子,一下子就唬住了現場大多數的人。
當然了,記者們對於電腦cg特效更加肅然起敬的是,這玩意每個月要消耗600萬港元,平均每天燒錢20萬!
哪怕是香港電影行業實力最強的嘉禾、邵氏兩大公司,也沒有勇氣斥資4300萬港元,拍出這麼高成本的大片,因為這麼一大筆投資,不可能靠香港本地市場的票房賺回成本的!
寶龍電影公司,憑著一口氣燒錢4300萬港元,而了引發了轟動效應。
等到了結束了新聞釋出會。
各位記者姑娘、大爺們,紛紛收到一份不菲的車馬費。
比較有名的媒體,記者是每人2000元紅包,而普通的媒體也是有500元。這筆車馬費,本身就是行業的潛規則。
等到新聞工作者紛紛離開,只剩下寶龍電影公司自己人。
張少傑對於理查德之前的表現,非常的滿意,笑道:“講的不錯,夥計!電影工業的未來,在於特效技術的發展。而電腦cg特效,則是所有特效技術中的王者!”
“那當然,誰掌握了電腦cg特效,就掌握了電影工業的未來!”理查德幽默道。
徐克、古龍等人,聞言不禁莞爾一笑,心道,這兩人真會炒作!
誰不知道,張少傑在指點理查德寫書,而理查德,今天所講述的觀點,也是理查德將來即將出版圖書的主要賣點!
今天,理查德向媒體解釋電腦cg特效的概念,不光是為《大唐雙龍傳》做宣傳,其實也是為理查德的正在籌備的新書《光榮與夢想,電腦特效戰爭》埋下宣傳伏筆。
事實上,理查德的新書草稿已經寫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則是修訂、翻譯,使得文字更擁有感染力,以及將賣點提煉的更純粹一些。
出版作品,有時候暢銷書和撲街書,區別並不在於文字功底或者是內涵,而是在於“賣點”。
兩個作者,哪怕按照同樣的大綱寫作,但是可能造成的銷售成績,也大不相同,這就是“賣點”把握的是否準確的問題。
張少傑掌握了大量的資源,擁有廣泛的見識、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