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期開始,電影的格局,開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法國導演所提倡的新浪潮理念影響到了好萊塢,以及整個世界。
導演們開始瘋狂的追求個人風格,以及對於電影手法的創新。受到此影響,好萊塢盛行實驗姓質的電影。
在70年代開始,表面看歐美國家電影行業票房陷入了低增長態勢,但是實際上全世界的電影行業,“商業化+個人理念”結合以來之後,使得電影產業逐漸迎來了新的發展高潮!
尤其是,從70年代開始,到整個80年代,電影行業特效技術的發展,正是此時奠定的基礎
到了90年代之後,電腦cg技術製造視覺衝擊,開始被電影行業所提倡。
採用電腦特效的大片,每每能夠席捲驚人的高票房!
全球電影市場,開始淪為電腦特效大片傾銷的戰場,沒有采用電腦特效的電影,越發被市場邊緣化!
要想要品嚐特效電影的甜頭,就要乘早。
現在全球電影特效工作室的鼻祖工業光魔,在公司的財務上還是入不敷出。是靠公司老闆盧卡斯導演本人,出錢養活。
如果不是盧卡斯本人的《星球大戰》賺到的錢撐著,工業光魔早就解體了。到了80年年代電影特效逐步被好萊塢電影公司接受之後,工業光魔才開始變得財大氣粗!
在80年,工業光魔只能給盧卡斯自己投資的《星球大戰》系列做特效,尤其渴望能夠獲得《星球大戰》之外的訂單!
因為,《星球大戰》之外的訂單,才代表著工業光魔被市場所認同!
這年頭,只要有客戶願意拿出個三五百萬美元的訂單,保證工業光魔就會屁顛屁顛殷勤伺候著。
古龍已經和工業光魔的人,進行聯絡。
工業光魔對於香港的訂單,也表示了極大的興趣!
甚至,寶龍電影公司提出,讓工業光魔的人,到香港來給《大唐雙龍傳》配合做特效,對方也是覺得可以談。
“少傑,工業光魔約定,9月份之前,讓我們去美國舊金山,與他們談具體合作!”古龍說道,“到時候,你和我一起去?”
“恩,當然了!”張少傑笑道,“電影特效是我提出來的,我自然要去了!”
事實上,豈止的張少傑提出要採用工業光魔的電影特效。
而且,好萊塢的特效比香港的土辦法,肯定貴的多,如果沒有張少傑的財力支援,誰能玩得起特效?
當然了,張少傑也是用心不良,從一開始就打算,《大唐雙龍傳》的電影特效做完之後,就去挖工業光魔的牆角。
歷史上,82年嘉禾拍《蜀山》能挖工業光魔的牆角。
現在,80年寶龍拍《大唐雙龍傳》為什麼不能挖?
——這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是徐克!
事實上,嘉禾公司挖牆角,挖的不在點子上,因為嘉禾公司,主要是挖一些傳統的模型特效、動漫特效人才,對於當時最新的電腦特效,卻是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張少傑卻是更重視現在的電腦特效!
電腦特效,才是未來特效技術的發展方向,至於採用傳統動漫、模型的特效,在現在看來比電腦特效更有效,不過,張少傑知道,到了90年代之後,電腦特效就將是大勢所趨!
當然了,挖人這都是後話了。先要與工業光魔展開第一步合作,做好《大唐雙龍傳》的特效,給寶龍電影公司賺取一些口碑再說!
————————廣義上來講,電影特效技術,也包括化妝、造型、道具、煙霧、燈光、後期剪輯等等任何一種增強電影畫面美感、視覺衝擊的技術。
比如在1933年,《金剛》這是在沒有電腦特效技術之前,採用金屬、兔子毛皮等等的道具製作了一個道具猩猩,導演透過使用道具猩猩在一些建築模型中擺造型的方式,採用動畫片的手段,拍攝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畫面,幾十米高大猩猩,在高樓大廈中橫衝直撞,甚至政斧動用軍隊、戰鬥力對其進行圍剿,才殺死這隻大猩猩的電影場面。
後來《人猿星球》、《森林王子戰群妖》、《2001太空漫遊》、《時光機器》等等60年代的好萊塢作品,就是充分採用了造型,在電影中製作出不可思議的畫面。
1977年,喬治.盧卡斯拍攝《星球大戰》的時候,很多太空大戰的,飛船在宇宙天體之間穿梭的場景、模型,電影公司的特效工作人員不能給他更多的幫助。
為了拍好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