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章 心理陰暗的下屬

張少傑不瓢不賭,無不良嗜好。雖然電影投資、娛樂經紀公司投資,以及生活所需都是要花錢。

不過這些消耗,相對於張少傑賺錢速度,那也是九牛一毛。上半年,張少傑光是《大唐雙龍傳》的稿費收入共有800多萬,其中有400多萬砸進了股市中。

目前這一部分盈利已經相當可觀,張少傑光是在股市中的股票賬面的市值已經有700多萬港元。

除了,現在名稱是“漢美企業”不久後會改名為“佳寧置業”的妖股,這隻投機為目標的股票,佔據了張少傑總投資的50%。

另外的一半資本,是以長期投資的理念,持有一些像滙豐銀行、和記黃埔這樣的優質股票。

持有滙豐銀行的理由自然不用說——滙豐是香港的最大金主,也是香港最賺錢公司的象徵。1980年代初滙豐每年利潤既有20億港元位於香港上市公司年利潤的榜首,而到30年後,滙豐依然是香港最賺錢公司,年利潤將會達到1500億港元的天文數字!

和記黃埔,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洋行,在李嘉誠沒有控股之前,是一家非常糟糕的企業,雖然規模龐大,在香港以子公司數量稱著,多達數千個子公司。但是,此時的和記黃埔已經虧損十多年,透過原有的管理層扭虧無望的前提下。

和記黃埔的大股東也是最大的債主滙豐銀行失去耐心,直接將自己的持有的大部分和記黃埔股份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轉讓給了李嘉誠。

而李嘉誠之所以能夠妙手回春將和黃業績扭轉,原因是大砍大殺,將旗下大量的公司甩賣、剝離,之後剩下一些資產,比如和記黃埔的船廠、碼頭、老舊的工廠,這些別人眼裡是包袱,但是李嘉誠轉眼間,將那些破舊碼頭、工廠、船廠進行拆遷,用於房地產開發。

幾年之後,和記黃埔變成一家以地產為核心的企業之後,業績果然迅猛發展,從一年要虧損幾億元,逐漸變成不虧損,賺幾百萬,賺一億,年賺幾億,年賺幾十億年賺百億的三級跳速度增長,成為了未來30年香港企業界的一個巨無霸。

此後,和黃以地產賺到的鉅額利潤,逐漸涉足到電信、製藥、零售業,等等各個行業。可以說,在1980年李嘉誠入主和黃不久買入和黃,比起1986年微軟上市之後才買入微軟,未來30年中賺得的利潤,絲毫也不會遜色!

當然了,和記黃埔和滙豐銀行的利益暴增,那是要學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一般,幾十年的持有,才能夠享受穩健的收益。

和記黃埔、滙豐銀行,那是未來的穩定財源。

至於眼前的投機,張少傑還是以“佳寧置業”為主!

80年代佳寧置業案之前,香港沒有完善的證券法規,大量的上市公司做假賬、虛報業績等等方式,來艹縱股價,等到股價漲到一定程度,大股東透過天價發行新股,或者是減持自己手中的股票等等方式獲取暴利!

不過,佳寧置業,吹牛吹的過頭了!

一家名不經傳的公司,1981年公佈的業績,能夠達到20億港元,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僅僅比香港最大財主“滙豐銀行”稍低,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包玉剛的九龍倉,業績都遠遠不如佳寧置業。

陳松青以短短三年時間,在地產上超過李嘉誠,成為香港第一大地產商。這樣悚然聽聞的神話傳說,在當時無數人都信以為真的。

甚至連李嘉誠等人,也讚譽過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

張少傑心知道,有錢不賺的王八蛋,自己現在遠遠沒有陳松青那麼強大的勢力和關係網,沒必要去以卵擊石去揭穿他的陰謀。在這個註定要被炒作成天價的股票中,坐電梯,讓幕後的莊家幫自己抬轎子,悶聲發大財,賺取資金,用於更有利於香港未來前途的文化產業,才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___________龍騰娛樂經紀公司,現在僅僅是一個空殼。不過張少傑也花了50萬港元一年的代價,租下一層1200平方米的寫字樓,作為龍騰娛樂經紀公司的辦公室。

現在,龍騰娛樂經紀公司,沒有多少員工。

張少傑找《明報週刊》要了兩名娛樂記者,玉郎國際公司也支援了一名管理者,這就把公司的架子撐起來了。

張少傑是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但是他並不常來公司,梅豔芳、少淮是公司的副總經理,顯然也是不常來公司。

不過,三名從明報、玉郎兩大公司要來的員工,則是比較盡心盡力。因為,張少傑支付的薪水還是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