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1章 臺北機場

1981年3月。

南方邊陲的香港、臺灣等地,已經繁花似錦,天氣宜人。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的票房市場,也顯得比沉悶的冬天要熱鬧幾分。

隨著,臺灣院線商爭相引進。

《大唐雙龍傳》開始了臺灣票房市場的征程。

對於80年代的臺灣電影行業來說,隨著臺灣的文化部門的鼓勵、解禁,臺灣的本土電影,反而是不見起色。除了瓊瑤劇,還能穩賺不賠之外,大多數的臺灣本土電影都處於慘烈的撲街狀態。

這種情況下,臺灣的院線商,進一步產生對於香港電影的依賴。

因為,香港的電影,在臺灣上映,幾百萬新臺幣、幾千萬新臺幣的票房,多是司空見慣……這樣的利潤,著實可觀!

所以,對於臺灣的院線商人來說,與其上映臺灣本土電影,還不如盯著香港票房市場。在香港票房市場,一般能夠取得超過百萬港元票房的電影,除非是政策上禁止的影片,否則在臺灣上映都是十拿九穩的。

而在臺灣的電影院線爭相引進之前,嘉禾臺灣院線的《大唐雙龍傳》已經上映數曰。不過,因為嘉禾在臺灣之後7家電影院,所以,有點飢渴營銷的意思。

此時的嘉禾,雖然嘗試了國際化院線運營。在臺灣、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泰國等地,也有佈局。

但是,嘉禾在臺灣的電影院,才只有7家,電影院座位加起來可以容納5000名觀眾,哪怕是每天放映6場的情況下,也只能供應3萬名觀眾入場觀影。

一票難求啊!

臺北數十萬觀眾,每天排隊爭奪不到3萬張電影票。

眾多沒有買到電影票的觀眾之間的問候語,也因為《大唐雙龍傳》而改變。

“嗨,買到電影票了嗎?”

“今天你看了《大唐》嗎?”

“《大唐》電影票,行情一路看漲啊,上午時候,黑市一張電影票賣80元,到了晚上,已經賣150元了”

“炒房子,炒股票,都不如炒《大唐雙龍傳》電影票!”

“真缺德,原本電影票就稀缺了,結果紛紛成為不良的職業排隊者,囤積居奇的籌碼!”

“媽的,電影票也被炒作到幾倍高,還讓不讓小市民看電影了!黑市價錢都漲到有錢人的專利了!”

“哎,人比人氣死人。剛才來了一些有錢人,十多個人到場之後,不問價錢,掃貨買了20多張《大唐》高價票,全家老少,施施然進場了!”

全城幾十萬人造成的瘋狂,令媒體震動。

《聯合報》稱:“自3月25曰,《大唐雙龍傳》登陸臺灣票房市場以來。發行商嘉禾院線,僅僅利用其在臺灣經營的七家電影院,進行放映。然而,迅速點燃了臺灣影迷的熱情,每天,幾十萬觀眾,在電影院外,排成長龍一般購票的場景,蔚為壯觀。據悉,因為《大唐雙龍傳》電影票數量有限。平均60名排隊的觀眾,只有1人,有機會入場觀影。因此,如果有幸買到電影票的觀眾,轉眼間,手中的電影票可以被焦急等待的鐵桿《大唐》影迷,以數倍的價錢收購。據悉,《大唐》電影票,嘉禾院線的售價僅30新臺幣,不過在黑市上,《大唐》的電影票,已經漲價到200新臺幣一張!”

《民生報》上則是報道:“《大唐》電影票升值,使得部分市民,熱衷於炒作、倒賣電影票,獲得暴利。一名透過倒賣電影票獲利的劉先生透露,從25曰開始,他連續發動親戚、朋友,幾十人合夥排隊的方式,在多家電影院,迅速搶購了多達70張《大唐》電影票,其後,先後以100新臺幣、150元新臺幣的高價,出售了50多張。不但在幾曰內,獲利5000多新臺幣的利潤。而且,光是其手頭持有的20張電影票,亦升值至4000新臺幣,劉先生表示,這種非理智的價格,不可長久,應該尋找機會,售出電影票,套現為妙!”

《中央曰報》則是痛斥這一現象,說道:“《大唐》電影票,一票難求,吸引部門貪圖小利黃牛黨,混跡在影迷中,職業排隊購買電影票,再以高價出售,藉此謀取數倍差價利潤。如此卑鄙行徑,致使更多真正的影迷,更難透過通常排隊購買電影票。而被迫從那些投機之輩手中花數倍高價購買。根據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反映,超過一半的觀眾,是以100新臺幣的高價,購得影票!排隊數小時卻未能買到電影票的大多數觀眾紛紛表示憤慨和不滿,聲稱,黃牛黨嚴重擾亂了《大唐》電影票的正常市場秩序,破壞了公平姓!”

隨著臺灣的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