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能遮擋!”
她意思是說,你們沒有機會對口供了,此事並非偶然,恰巧在審案之時鬧到了你皇后那裡,指使著你來這裡鬧,時間控制得恰恰好,那操縱此事的人暗地裡肯定留了一手,不會輕易讓你們滅口的,事實真相會傳至我這裡的!
皇后雖然不太聰明,但在宮內多年,到底歷練了些心計出來,略一想,便想通了,不敢看自己的兒子,只垂首道:“母后,有人作證,啟茹那年冬天得了寒症,太子每日親自端了藥給她,說是……說是每日裡下微塵大小的砒霜,連御醫都查不出來她的病症……只是開棺之後,有一節尾骨呈黑色……”
皇太后嘆了一口氣,聲音忽然變得輕柔了,讓人聽了身上寒毛立立:“那你告訴哀家,那人說太子為什麼會毒殺太子妃?”
皇后冷汗如漿:“說是太子妃得知太子欲送自己寵幸過的一名女子入宮,有一日和太子吵架,威脅太子,說是要將此事告之皇上……太子為了不讓其破壞,所以……”
太子額頭在地上猛磕,抬起頭來,額頭已見青腫:“母后,不是的,父皇,祖母,不是的,兒臣怎會因此事就殺妻?那不過是一位奴婢而已……既使兒臣做錯了,父皇,祖母不也原諒了兒臣?”
他在說你們現在不是原諒了自己了嗎?我知道你會原諒我的,所以,我怎麼會冒這麼大的風險殺妾呢?
皇太后冷冷地道:“那是因為,你事先並不知道,哀家和皇上會不會原諒你,淵兒,你一向力求完美,又怎麼捨得在皇帝的心底留下此等劣跡!”
永樂帝失望透頂:“太子,人無完人,既做錯了,改過來便是了,你是人子,並非當真的天之子,怎麼會沒有錯處?”
皇太后道:“那還不是因為你平日對他期望過高?”又道,“寧王就不同了,你對他卻是沒有期望……”
永樂帝被皇太后氣著了:“母后,怎麼又是朕的錯?”
三位大人腦袋被一連串的變故震得腦袋反映不過來,對皇帝和皇太后的當堂扮嘴,也沒有反映過來,隔了好一會兒,聽到堂內一下子安靜了,這才有人反映過來,輕輕地道:“此事當真蹊蹺,如此機密這事,也被人傳了出去?”
眾人的神經都繃得有點兒緊,陳涵義的聲音在堂內就大了一點,屋子裡面的,都是人精,經他一提醒,全都反映了過來,對啊,皇后來得真是來湊巧了,不知道有人做了多少的佈置,才讓她相信皇上和皇太后在暗地裡審問太子,更是準備廢立了,所以才讓她慌了手腳,闖了進來。
永樂帝更是用冷冷的目光望了地上跪著的皇后一眼:“腦袋不知長到了哪裡!”
皇后望了望跪在椅子下邊的太子,又抬頭望了望龍椅之上坐著的永樂帝,秀髮之上雖是滿頭珠翠,臉上脂粉薄布,卻也遮擋不了其臉色的灰敗。
皇太后嘆了一口氣:“平身吧,你先立於一旁,啟茹之事另案再查,等三位大人審完此案,早做計較。”
皇后雖是被准許進入廳堂,可自己也知道茲事體大,因而將貼身宮女全都譴在門外同,皇太后叫她起身,無人扶著,她唯有自己站起身來,眾人瞧得清楚,她勉力想站起身來,卻雙腿打顫,幾乎又跌坐了下去,幸好皇太后瞧侍候太子的那名公公望了一眼,那公公非常有眼色,馬上繞了過來,扶了她,這才勉強起身,在堂下站著了。
而太子也被扶上椅子,臉上有痛苦之色,渾身微微顫抖,也不知是因傷口痛,還是因事被揭發而惱怒痛苦。
至此,此案已如一鍋混水,堂上的寧王,太子都有了嫌疑,寧王的事昨天沒弄清楚,太子又被揭出殺妻滅女之事,兩人半斤八兩,沒一個好的,可因為如此,也讓永樂帝轉移了視線,對寧王所犯之事便沒有那麼怒氣凜冽了。
在古,趙,陳三位大人看來,太子所犯之事,雖是殺人之罪,可這只是民之小罪,而寧王犯的卻是大罪,如若坐實,每一項可都有謀朝篡位之嫌啊。
第九十七章 此起彼伏,怎生得了?
可因為皇后明顯的被人指使自暴了太子的罪行,三位大人便順著往下想了,莫非寧王真是被人栽贓的?而此時,永樂帝被太子之事一鬧,頭腦也冷靜下來,想起寧王昨日的辯解,如果是昨日,他必是一點都不相信的,可經過這場變故,他望見了案臺上古莫非的那張條幅:唱邪謀以誤國,挾虜勢以要君。
那君犯是行武之人,小小年紀就懂得李代桃疆,安排下這枚棋子,讓太子犯的事今日才暴了出來,莫非寧王也被中了圈套?
我暗暗揣測著在上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