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但張學良也有一定責任。

就連張學良的部下、東北軍著名將領何柱國也承認:“東北軍的不抵抗,蔣介石固然要負主使之責,而東北軍自己也並不是沒有責任的。”'《文史資料選輯》第37輯,文史資料出版社,1980年版,第53頁。'“九·一八”事變前後,蔣介石曾多次指示張學良,對日本的侵略要採取不抵抗主義,張學良均一一遵照執行。

1931年6月8日,張學良致電蔣介石,對蔣介石的《告全國將士書》表示“欽服莫名”,願率旅“唯鈞座之命是從”。'《國聞週報》第8卷第23期,1931年6月15日。'7月間因萬寶山事件,蔣介石在江西撫州給張學良拍發電報稱:“發生全國的排日運動時,恐被其利用共產黨,呈共匪之跋扈,同時對於中日紛爭,更有導人一層紛亂之虞。故官民須協力抑制排日運動,宜隱忍自重,以待機會。”張學良覆電也說:“努力隱忍自重,勿使日本乘其間隙。”'《盛京時報》1931年7月15日。影印本,第79冊,第449頁。'

中村事件發生後,蔣介石於8月又給張學良發一銑(代16日)電,內稱:“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張學良曾將這個“銑電”轉知東北各軍事負責官長一體遵守。'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8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2年版,第236頁。'

9月6日,張學良電令臧式毅代主席、榮臻參謀長:“查現在日方外交漸趨吃緊,應付一切,亟宜力求穩慎,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切實注意為要。”'中央檔案館等:《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一九·一八事變》,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67頁。'

正是由於張學良忠實執行了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才使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動步步得逞。

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東北軍解除了思想武裝,對日軍瘋狂的戰爭準備毫無戒備,以致事變發生後缺乏有力的指揮,被日軍各個擊破。

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學良長期留駐北平,9月18日,得知瀋陽事變訊息時,他偕夫人正在前門外中和劇院看梅蘭芳表演的京劇《宇宙鋒》。東北邊防軍代司令、參謀長榮臻正在忙於為其父作壽。黑龍江省主席、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萬福麟也留住北平;黑龍江省軍政大權交其子萬國賓代理,他在北平遙控,當時他最關心的是儘快將眷屬家財由齊齊哈爾轉哈爾濱再轉天津。吉林省主席兼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張作相,因父歿回錦州治喪,由軍暑參謀長、省府委員熙洽代理。在瀋陽城內的東北及遼寧省各機關軍政要員,事變前也大半不在崗位。“九·一八”事變之夜,瀋陽北大營的東北軍第7旅旅長王以哲未回軍營指揮。3個團長,王志軍在營中,張士賢當晚回家未歸,王鐵漢聽到炮響才從家返回營中。因此,當日軍突然襲擊北大營時,無法進行有組織的抵抗。

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導致在兵力上佔優勢的中國軍隊大都不戰自潰,喪失東北大片領土。“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日本方面關東軍的正規部隊約有1。04萬人,另有在鄉軍人約1萬人,滿鐵沿線的警察等約3000人,共計約234萬人。而東北軍的總人數約有30萬人左右。除因軍閥混戰調到關內的11萬人外,留在東北的尚有近20萬人,其中駐遼寧6個旅,駐吉林9個旅,駐黑龍江5個旅,另外還有公安、警察部隊。

“九·一八”事變時中國東北邊防軍序列如下:

司令長官:張學良

副司令長官:張作相 萬福麟

參謀長:榮臻

駐遼寧部隊(張學良兼)

第7旅:旅長王以哲

第12旅:旅長張廷樞

第20旅:旅長常經武

騎兵第3旅:旅長張樹森

洮(安)遼(通遼)鎮守使:張海鵬(轄省防旅)

東邊道鎮守使:於芷山(轄省防旅)'東邊道鎮守使駐山城鎮,管轄遼寧東邊一帶23個縣。'

駐吉林部隊(張作相兼)

第22旅:旅長蘇德乃後為趙毅

第25旅:旅長張作舟

第26旅:旅長邢佔清

騎兵第4旅:旅長常堯臣

吉(林)長(春)鎮守使:李桂林(轄第23旅)

延吉鎮守使:吉興(轄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