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轉世,上尊號為日月當空、光明普照的“金輪聖神皇帝”,恐怕並不僅僅是偶然。

“相好希有,鴻顏無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這是唐人《大盧舍那像龕記》中對這一坐像的自評。在西方創世紀的神話中,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而在東方帝王的權威下,神佛的模樣卻是按照在上者的容顏來雕刻。不知道開光儀式上的武則天,注視著和高達19米、雍容華貴象徵著權威和力量的盧舍那大佛坐像,心裡在想什麼呢?是否,她心底正迴盪著古老的鮮卑帝王“鑿石造佛,如朕帝身”的豪語?是否,從那時起,稱帝的雄心或者野心,已如火焰般升騰而起?

歲月流轉,千年已逝,武周和李唐都已成為發黃的書頁,盧舍那大佛卻依然留存下來,帶著神祗的尊貴與冷漠,沉默地俯視著腳下這片寥廓而蒼茫的大地。那端凝沉靜的目光,穿越時空和紅塵,輕賤生死,淡漠悲歡,唇邊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神秘而飄忽的笑意。

絕美。

然而冰冷。

人間的主宰,天上的神祗。現在的武后,目標清晰,行動果決。她野心和權勢的增長,高宗不可能完全沒有察覺。然而他悲哀地發現,以自己的精力和身體狀況,已經無法阻止武后的崛起,在群臣的勸說之下,高宗終於起了提前傳位給太子弘的心思。爭奪唐帝國最高權力的戰爭,隨即進入白熱化階段。

(第九章完。第十章:擋我者死)

從這章開始會比較血腥,每次更新大概都會死人,先給各位看官打聲招呼。ok;廢話說完,開始殺人^_^

第十章 擋我者死

太子弘和武后之間的分歧由來已久。早在咸亨二年二聖幸東都,留太子弘監國,戴至德、張文瓘兩位宰相輔政,這是弘第五次奉詔留京監國,時天下大旱已久,關中饑饉,二聖東巡當與就食於漕運便利的洛陽有關。弘身體病弱,政事多委決於兩位宰相,自己四處出巡,體察民情,見有兵卒的食糧裡有樹皮和草籽,便吩咐人把自己倉庫裡的米分發給窮人。這日遊歷宮禁,不料卻見到長期幽禁在掖庭的兩位異母姐姐,也就是蕭淑妃的二女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因為母親的緣故,她們一直無聲無息地拘禁在後宮裡,早已被人遺忘,雖然早已成人,卻仍未嫁人。弘驚訝而又不安,立即奏請讓兩位姐姐出嫁,同時希望能將父皇同洲沙苑的空地出借給窮人耕種,二事合為一書,快馬報至東都。

弘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當初廢太子忠以謀反罪被殺的時候,他也曾奏請為哥哥收屍下葬,武后也曾微笑著附和高宗稱讚弘的仁厚,但這次她可笑不出來了。畢竟廢太子忠是高宗下令殺的,而兩位公主長期未嫁卻直指是她這個後宮女主人失職。當時的武后,地位並不穩固,前一年才在重壓下遞交了後位辭呈,正是需要花心思討好高宗的時候,李弘此舉讓她著實尷尬。而李弘監國竟然讓宰相掌政,自己四處巡遊親民扮菩薩狀,也讓武后覺得兒子擺明收買人心,故意讓人看清母親的刻薄來襯托他的仁慈。弘的請求佔盡道理,無可拒絕,詔令一併准奏。憤怒而無從發洩的武后,當即將兩位公主隨便指給殿前當值的翊衛權毅和王勖,草草完婚。事後,武后也覺不妥,於是主動為兩位公主請封,表現出嫡母的大度風範,然而弘這一舉動給她帶來的難堪卻久久難以忘懷。史載,弘“由是失愛於天后”。

這一故事被後來的史家渲染得十分精彩,兩位公主的年齡一說“年逾三十而不嫁”(《資治通鑑》),一說“四十不嫁”(《新唐書》),乍一看真以為就算不到四十歲,至少也有三十七八,的確太不人道了。可是仔細一想就有點不對頭了,咸亨二年高宗自己都才43歲,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不察,宣城公主的墓誌銘至今留存,明載她以高安長公主的封號卒於開元二年,享年66歲。'1' 那麼倒推到咸亨二年,宣城公主應為23歲。義陽公主略大,大概25、26歲左右。司馬光和歐陽修都是出名治史嚴謹的飽學宿儒,卻不願意花一點點時間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特別是司馬光,還特意把此事記於上元二年條,有意將此事與李弘暴卒拉上聯絡,實在令人嘆息。《資治通鑑》裡關於高宗後期的年代記載多有失誤,如高宗曾經打算讓天后攝知國事,因中書令郝處俊力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義琰聲援,高宗才打消此念。此事唐書明載於上元三年李弘去世後'2',而據通鑑,李義琰也是儀鳳元年(即上元三年,公元676年,高宗武后朝改元比較頻繁)四月才遷為同中書門下三品,位列宰相,得以參與討論國事。司馬光卻將此事記於上元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