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得的開了金口,赦免了他們這些人,只是把他們打發回了家吃老米,並沒有讓他們到寧古塔受罪。

姚啟聖這會牛起來了,康熙下了聖旨,讓姚啟聖前往臺灣延平郡王府接受臺灣投降事宜,並負責安置和管理臺灣的政務,臺灣至此劃歸福建總督府管理,可以說姚啟聖成了劉國軒、馮錫範等人的頂頭上司。當然了,這只是指宣旨接順表前的這一刻,畢竟一宣讀了聖旨,延平郡王鄭克爽就成了漢軍正黃旗海澄公,雖然品級上不敢說比姚啟聖高,但是他可是有爵位的,按大清律,姚啟聖就得給鄭克爽行禮了。至於馮錫範也是要封爵的,當然也輪不到姚啟聖管。剩下一個劉國軒,別人是要封天津總兵的,也不在姚啟聖的治下。不過這都不妨礙姚啟聖興奮的心情,不管怎麼說,臺灣能平安招安是在姚啟聖擔任福建總督期間完成的,這天大的功勞怎麼說都得算上姚啟聖一份,姚啟聖怎麼能不開心?

臺灣的事情解決,秦有福算是鬆了一口氣,當初要不是在海上碰上劉國軒,秦有福才不願意攬上臺灣的事情,可問題是既然讓秦有福碰上了,要是不能解決這件事情,不用說,不知道會有多少髒水潑到秦有福的頭上。秦有福現在已經是被丁憂了的,他當然清楚,要不是壓力太大,康熙恐怕捨不得讓自己離開京城,偏偏又在海上碰上了劉國軒,別說那些居心叵測的,恐怕就連康熙也不敢相信秦有福的清白。現在好了,臺灣的事解決了,秦有福既然已經被丁憂,按照慣例,大臣丁憂期間,如果沒有重大狀況,不得不用上這個人,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輕言奪情。康熙一直主張以仁孝治理天下,要不是碰上實在無法解決的事情,又怎麼會讓一個丁憂在家盡孝道的大臣輕易回京?再說了,康熙一慣都認為自己很有能力,一般情況下,他都希望自己能憑藉他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也免得讓某些大臣生出非他莫屬的念頭來,所以秦有福斷定,自己算是可以清淨幾年了。

正如秦有福所想的,康熙處理完了臺灣的事情以後就有些犯愁了,要說起來,順利收復臺灣的事情上,秦有福雖然不敢說居功至偉,但是至少可以算得上是有功之臣,相對來說,至少應該跟姚啟聖和施琅的功勞差不多,要是姚啟聖和施琅都封官授爵,卻偏偏漏下了秦有福,別說秦有福不服氣,即便是康熙也覺得太過份了。可是這麼大的一件事,要是就這麼不賞不罰的,實在難以服眾。問題是秦有福一直都沒有品級,也沒有什麼爵位,頂多就是頂著一個郡主額駙的頭銜,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賞法。再說了,京城裡不知道有多少人恨不得要了秦有福的命,要是皇上能大張旗鼓的表彰秦有福,當初也不至於讓秦有福丁憂離京了。

康熙想了半天,實在想不出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情,沒辦法,只好將康親王請進宮來,畢竟康親王對皇室的忠心康熙是知道的,而且老王爺經驗豐富,非常善於處理這樣的問題。

“康親王,臺灣現在已經招安了,朕也算落下了心頭的一塊大石頭,咱們大清的版圖基本上算是全了,這次平臺大業,當屬施琅突襲澎湖的功勞最為顯著,姚啟聖總督福建多年,不斷壓縮臺灣的生存空間,這才逼得劉國軒生出了招安的念頭,但是如果沒有秦有福,要想順利收復臺灣,不知道還得耗費多少糧餉、耽誤多少時間,至於死傷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說在平臺的事情上,施琅、姚啟聖和秦有福的功勞難分伯仲,一時間朕都不知道該怎麼獎賞他們了。”康熙當然不會明說,他心裡有數,有的事用不著他說出來,康親王自然會明白的。

康親王閉上眼睛想了一會,大概是理順了關係,然後開口道:“皇上的意思老臣明白了,按說這本不是老臣該管的事情,有功當賞、有過當罰,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自然是皇上說了算的。但是據老臣所知,姚啟聖和施琅一個是福建總督,一個是大清水師提督,臺灣自古就是福建總督府管轄之下的屬地,姚啟聖恢復對臺灣的管理自然是責無旁貸的事情,若是他不能恢復對臺灣的管理,老臣倒是要聯絡御史和眾親王,彈劾姚啟聖的不作為。所以依老臣所見,收復臺灣本是姚啟聖理所當然的事情,算不得什麼功勞,雖然有功,但也有過,只需聖旨一道,褒獎即可。這樣既能顯示皇上不是對他的功勞視而不見,又表示皇上對他的鞭策之意,如此一來,姚啟聖當無話可說。”

康親王這番話是反覆考慮過的,畢竟獎勵了姚啟聖就必須獎勵秦有福,否則就顯得康熙處事偏袒,所以必須首先把姚啟聖的功勞給壓下來,這才好壓住秦有福的功勞。

“康親王說得是,朕聽得康親王這一番話,頓時有茅塞頓開的感覺。”聽了康親王的這番說辭,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