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攻破南門。
激烈戰場的一個偏僻角落。
久戰無功的吳匡,盯著眼前的奉車都尉董旻,一臉苦楚:“我知何苗有其他心思,可能想與宦官勾結,但是袁紹他先前便攜眾,無數次逼迫大將軍,可以說,大將軍被閹佞斬殺,便是因為袁紹借大將軍之名,令郡縣捕捉閹佞親朋。”
吳匡如今已經從宮門士卒口中,得知大將軍何進早已被斬殺。
董旻身邊的李儒,接著吳匡話語,絮叨道:“因是殘廢之人,宦官最羨慕的便是人間倫理。一旦富貴,這些宦官,大都收留假子,為自己延續後嗣。連假子尚要顧及,遑論那些切切實實的父母兄弟。袁紹誅殺宦官親朋,卻是戳痛宦官最心疼處,這也無怪宦官立即與大將軍一刀兩斷。”
吳匡扭頭轉向李儒,點頭讚許的說道:“你所言道理,也是我們弟兄所思。大將軍為閹佞所殺,袁紹、何苗都難逃責任。且如今何苗對閹佞態度曖昧,袁紹素輕武卒;袁術又多自傲……我恐。”
董旻、李儒都聽明白吳匡前來找他們的真實含義,這吳匡看到董卓屯兵夕陽亭,想轉首投奔董卓,從外戚、宦官爭鬥中抽身而出。畢竟,如今這情況。若是宦官勝,吳匡必死;若是袁紹勝,他身為何進親信,也是前途堪憂;若是何苗勝,吳匡地位亦是尷尬。如此等等,卻不如轉身投靠不相干的董卓。
董旻沉吟半晌,猶猶豫豫的說道:“這……司隸……”
董旻模模糊糊的猜到吳匡心思,但卻不敢接受吳匡的投誠。一旦吳匡投誠,那麼就意味著董卓自成一脈勢力,而非作為袁氏一門的虎爪。袁紹、袁術這等人物,怎會輕易讓董卓一躍而起,成為踩在他們頭上的大人物?董旻對袁氏一門巨大人脈有所顧忌,所以隨口欲拒絕吳匡的投誠,以免惹禍上身。
董旻拒絕話語未出口,背後被李儒輕輕扯了扯。董旻知道李儒心思深,便猛的頓住話語,閉口不言。
李儒拱拱手,道:“能與大將軍同心者,唯有我家將軍董仲穎。大將軍一道書信,我家將軍立刻上書,直言誅殺閹佞,並立刻將兵入京。若不是袁紹百般阻攔,我家將軍早已入城,陪伴大將軍左右,閹佞也不敢妄動刀兵。”
吳匡並不認識李儒,心中沒底,遂向董旻詢問道:“這位是……”
董旻拉著李儒,向吳匡介紹:“我家軍師,李儒,字文優。”
得知李儒竟是董卓軍師,吳匡一驚,以為董卓早已開始謀劃洛陽京畿,更加慶幸自己投向董卓,連忙問道:“董將軍何時入城?”
聞言,李儒的臉上揚起一絲勝利者的姿態,回道。
“就在此時。”
PS:此部分有《細說三國》資料參考。
………【第十一章 半腳入內】………
其實這章叫做《帝走北邙》
————————————
洛陽城東,陽安長公主府邸。
孫堅率領數百私人部曲,依借宅邸高牆,搭建起一些簡易工事,將陽安長公主府邸上上下下團團戍衛住。然後長舒一口氣,扭頭嘆道:“幸虧徐家丞及時趕來,不然我孫堅怕是命喪黃泉時恐怕還矇蔽在其中。沒有想到袁紹、袁術兩兄弟竟然這麼大膽,膽敢率兵攻皇宮,當真眼中無漢!”
一直遙遙注意門外動靜的徐庶,赧然道:“多虧兩位長公主臨行時留給某一封書信,要不是如此,只怕我也早成刀下魂,更談不上來援助將軍。不過如今袁紹正在苦攻宮門,不暇顧及我們。一旦攻破城門,我們依舊處在危險之中。”
“這麼說徐家丞……”
孫堅雖然話未點透,卻在無意表明心跡。
“對,我確實認識皇甫岑!”
而徐庶沒有扭頭瞧著孫堅的表情,也知道孫堅想問的是什麼,點點頭回應道。
“這就好。”孫堅一拍大腿,扭頭看向徐庶,問道:“我觀徐家丞也是胸有韜略之人,眼下如此,我們該怎麼辦?”
聞言,程普、黃蓋、韓當、祖茂扭頭觀瞧徐庶。
徐庶回道:“就這麼等著。”
“等著?”
“對。”
“那天子該怎麼辦?”
諸將一急,情切的抬頭觀望徐庶。
徐庶回應道:“放心吧,天子身旁有我們的人,暫時應該不會有事,他的意思是讓我們當內應,隨時等待他的援軍到來。他大軍到的那一日,便是我們光復大漢之時。但他一日不到,我們就只能忍辱負重,屈膝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