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心中暗暗高興。

早在1992年,泰國的經濟界人士,特別是金融界人士,就不知從何處冒出了一個奇怪的念頭,以為曼谷應取代即將回歸中國的香港,成為東南亞地區的金融中心,成為第二個香港。在這種簡直就等同於大躍進的不切實際的想法的推動和刺激下,泰國政府一廂情願地對外國資本敞開了金融市場大門。果然,外國銀行帶來了大量低息美元貸款,泰國金融業就此大嚐了甜頭,財源滾滾,樂不可支,並開始對諸如房地產等基礎產業產生濃厚興趣,結果許多銀行一窩蜂似地把近30% 的貸款投向了房地產業,使房地產業就如同中國北京的小胖子一樣盲目發展,供求嚴重失衡。隨之而來的房地產市場低迷不振使得銀行呆帳、壞帳激增,許多貸款難以收回,資產質量嚴重惡化。據日本大和綜合研究的援引泰國有關方面資料,截至1997年6月底,泰國金融機構所有的風險債權數額為4860 億銖,為貸款總額的31。5% 。更有人估計,泰國金融業壞帳高達8O00億到9000億泰株(約合310~350億美元)。肆意揮霍低息資本,鉅額所需專案赤字極易引發金融危機。1996年泰國所需專案逆差已相當於它的國內生產總值的8。2%,而1994年墨西哥爆發金融債務危機那一年也只不過為7。8%。這樣,泰國爆發危機就實屬正常了。

泰國正在玩火自焚,索羅斯向部下發出了資訊。從1997年初開始,泰國房地產氣泡開始失去了光澤,並很快趨於破滅,外國投資者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便紛紛拋售泰銖。索羅斯一見時機已到,便渾水摸魚,親率國際金融投機大家,集中全力進攻建立在沙灘上的泰銖堡壘。一時間,泰國金融陣地發發可危,硝煙瀰漫,其震動波及到整個東南亞金融市場。

第三節 進攻!進攻!再進攻

進入90 年代,國際金融市場風暴迭起,危機四伏。經濟學家們均認為國際金融市場周圍遊蕩著一隻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十分明顯地感覺得到的“巨手”,一隻可怕的魔鬼般的巨掌。對於這隻巨手,經濟學家給它冠以了一個比較通俗化的術語:熱錢。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粗略統計,目前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流動的短期銀行存款和其他短期證券至少有7。2萬億美元,並且有與日俱增的趨勢。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使鉅額熱錢的全球快速流動成為可能。要調動鉅額資金甚至只需打個電話或接個鍵盤,天大的交易在市場上一秒鐘之內即可成交,相反,為規避風險。資金的快速撤離也是輕而易舉之事。自從1992年索羅斯率眾將英鎊打得一敗塗地,1994年索羅斯又夥同其他大戶在墨西哥大鬧天宮,把這個中美洲最大的國家弄到了幾乎要砸鍋賣鐵的地步,國際社會著實領教了這個來元蹤、去元影的索羅斯的厲害,各國似乎對其均敬畏三分。在索羅斯的率領下,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熱錢尤如脫組的野馬橫衝直憧,難以捉摸。當某一地區資本收益率可觀時,熱錢便會蜂擁而至,一有風吹草動,尤其達到了目的後,便又會如風捲殘雲般消失得無影無蹤。

1997年7月25日,咆哮如雷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大罵聞名於世的大炒家喬治·索羅斯是東南亞貨幣受投機者狙擊從而大幅貶值的幕後“黑手”。各種跡象顯示,這位西方金融市場“傳奇人物”統帥套頭交易基金組織自1992年狂沽英鎊大獲全勝之後,早把“獵取”目標瞄準了亞洲新興市場,伺機下手。1993年這夥掌管套頭交易基金組織的經理們在馬來西亞“小試牛刀”,初露風頭。當時,投資者普遍認為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的市值被低估,看來必漲無疑,於是在索羅斯的號召下,國際熱錢開始圍剿林吉特,可是馬哈蒂爾卻偏不買索羅斯的帳,堅決捍衛低市值的林吉特,馬哈蒂爾和索羅斯各自統帥一方,在金融市場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捉對撕殺。1994年1月,馬哈蒂爾下令加強了對資本市場的控制,索羅斯一看機會無多,無奈只得率各投機大戶全線撤退,休兵養馬,以備再戰。

轉眼又過了兩年,東南亞國家經濟爆漲,繁榮日趨明顯。由於通貨膨脹節節上揚,景氣過熱的威脅不斷加重,東南亞國家利率在各國中央銀行引導下水漲船高,不斷攀升,此舉雖可減緩通貨膨脹上升的速度,但也因此吸引大批熱錢湧人套利,為索羅斯等人出兵再戰。創造了新的機會。花旗銀行曼谷分行一位高階主管指出,泰國銀行業者每天經手的海外套利熱錢金額高達20至30億美元。此外。由於有利可圖,銀行業者本身也大肆從海外借人利率比泰銖、林吉特等貨幣低上3一5個百分點的美元、日元和馬克,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