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吵架了。
可三人碰頭的時候也並沒發現什麼異常,那兩人一如往常的商議正事,也一如往常的有爭執有討論,似乎沒什麼不同尋常的,反而比以前更和氣了一些,起碼爭得火大了,沒有再要擼袖子打架。他也只能當孟世爵是忽然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開始努力了。
苗一傑出發的二十天後,徐遼接到了一個緊急訊息,正好此時孟世爵在京裡,他帶著訊息第一時間去見了孟世爵:“剛收到的密報,賑災欽差在途經魯地的時候遇刺,從人死了五個,重傷七個,欽差大人受了輕傷。”
孟世爵接過密報細看:“皇上知道了麼?”
“還沒有,欽差那邊送的信總得晚一天才到。”徐遼答道。
孟世爵看完想了想:“苗一傑他們到哪了?”徐遼掐指算算:“應該已經到淮南了。”
“這是誰想拉膠濟王下水呢?”孟世爵皺眉沉思,“不過倒是個好機會,可以以追查兇手的名義,光明正大的派人進膠濟王封地裡查探一下。”
徐遼點頭:“要不我們回大營和連翹商議商議?”
孟世爵搖搖頭:“不用,你叫人去傳個訊,讓她進城來,去你家商議。”
果然如徐遼所料,第二日午間,欽差遇刺的訊息傳回京城,皇帝和眾大臣都甚為震驚,緊急召齊了人在大殿裡商議。徐遼等眾人七嘴八舌的商議過後,才出列奏道:“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應是追查刺客,查出幕後主使者是誰。欽差既然只是輕傷,且已經啟程繼續向淮南去,朝廷自當另派禁軍前往追查刺客。”
他這話一說,立刻就有許多人附和:“徐大人所言極是,欽差本是為了前往淮南賑災,途中竟然有人敢行刺殺之事,實屬大逆不道,請陛下下旨追責!”
夏宏轉頭問孟世爵:“孟太傅有何看法?”
孟世爵微一低頭,答道:“此時再去追查,想來刺客也已跑的差不多了,但總也有蛛絲馬跡可循,況且朝廷欽差遇刺,若是陛下連查都不查,恐讓天下恥笑。靖北軍中有些擅於追查的斥候,可以隨同禁軍一同前往追查,想來能起事半功倍之效。”
夏宏聽了點頭:“愛卿言之有理,依愛卿之見,該當派何人帶人前往追查?”
“在禁軍統領中選一位穩妥機智的統領即可。”
最後定了張明帶隊,連翹給他們配了十個斥候,然後帶了兩千禁軍,一路疾行,往魯地去了。等他們到魯地的時候,欽差也終於到了淮南。
誰知因為欽差受傷耽擱,去的太晚,淮南那邊已經激起民變。有數千流民集結起來衝擊淮南王府不果,又直奔淮南王的糧倉,和淮南王府的衛隊發生爭鬥,死傷近百,流民們越發不要命,更多人聚集起來到官紳富戶家裡防火搶糧,整個淮南一發不可收拾。欽差已經六百里加急奏摺到京,請旨平亂。
朝廷沒什麼反應,因為畢竟是淮南王的屬地,淮南王可還沒上摺子求援,朝廷也不好直接派兵過去。淮南王遲遲不上奏請朝廷支援,只帶了所轄衛隊去剿滅流民,手無寸鐵的流民死傷慘重,流言四起,欽差在淮南也受到波及,不得已跑到了荊東王那裡。
荊東王本想派人去協助淮南王平亂,不料淮南王封鎖了封地,不許一兵一卒進入,這下荊東王也不管了。淮南王的四弟在京中聽說了訊息,跑去敲登聞鼓,控訴淮南王殘殺手足、殘暴不仁、魚肉百姓以致激起民變,請朝廷廢去淮南王之王位,另選賢能接任。
朝廷終於有了臺階,於是直接下旨廢了現任淮南王,命淮南王的四弟接任,並派了一萬禁軍沿途護送上任,順便平息民變。又命欽差苗一傑宣撫流民,暫時先接管淮南的政務,至於說欽差要怎麼回淮南,自然是請荊東王護送了。
荊東王是個識時務的豪傑,眼看著現在的淮南王倒行逆施,民心清名皆失,不足與之相謀,自然立刻就倒向了朝廷。打著奉旨護送欽差的名義,派人跟淮南王的守軍打了起來。不過他也不肯出全力,只是做個樣子,不料欽差的隨從禁軍們甚是了得,居然很快就破了淮南王的封鎖線,還一路安撫收拾流民,隊伍越來越龐大。
等到朝廷新任命的淮南王到的時候,淮南已經只有兩郡還聽舊淮南王的號令,這一萬大軍一到,跟欽差的人裡應外合,很快就把城池攻破,把舊淮南王圍困在了王府裡。這位已經被廢的淮南王見大勢已去,不肯出去受辱,只讓人出來對他四弟喊話。
“你這個沒腦子的糊塗蟲,被人拿來當了槍使還不知道!對著自家兄弟下手,將來淮南一地都要敗在你手,父王多年的苦心經營毀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