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救街
……風暴行進中的美國式阻擊
暴富與辛酸,喧囂與寧靜,世俗與神聖,教堂與銅牛這些相對立的事物和感受,每天在這個神奇的地方奇妙地組合著。
目前,美國金融企業利潤佔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份額從20年前的5%上升至40%,金融衍生品市場,後來也允許商業銀行介入,因而投行領域的高風險滲透入商業銀行。正是1999年後,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的界限被打破, 缺乏風險交叉感染的防火牆,才使當前美國金融危機一路難以探底。
看來,中國、中東和歐佩克對於美國增發國債的態度最為關鍵,必然陷入所謂的〃囚徒〃困境。這就好比銀行放債,對於一個需要續放的客戶,放與不放,這是一個問題。被美國綁架,還是主動為美國陪綁?面對美國救市,各國央行思考的是同一個問題。
儘管財長保爾森在苦求救救美國,但眾院還是以微弱多數否決了這個法案,從中可以看到美國政治的偉大和無奈,說她偉大,她真正代表了民意;說她無奈,那是因為大難當前的猶豫,顯得是那樣弱智!就像當年羅斯福,不得不犧牲珍珠港數千官兵的生命才能透過對日宣戰法案。美國人一直寧願選擇有代價的民主,他們不需要行政獨裁。
必須去拯救貪婪,這是理性的道德勇氣;用貪婪來拯救貪婪,這是一貫的資本主義的原則和手法。確實,在〃效率至上〃的亞洲社會穩定觀裡面,我們是見不到這種豐富而嚴肅的探討和博弈的。
2008年9月,世界經濟的天空,迎來了〃華爾街神話〃的終結:
3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因瀕臨破產而被摩根大通收購;
9月15日,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以近440億美元收購;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佈破產;
9月21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申請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獲美聯儲批准。
至此,標誌華爾街創新金融的獨立投行業走向沒落。
全球經濟,每一個銅板似乎都浸漫了綠鏽,每一處角落都撒滿了嘆息……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布什美東時間2008年9月19日在白宮高聲吶喊,〃為了結束目前這場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聯邦政府幹預金融市場不僅是有正當理由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名高階政府官員說,布什政府當晚提交眾議院一項大規模救市方案,這一計劃涉及多項措施,包括成立一個官方信託機構,購買金融機構的按揭壞賬。一旦實施,此項計劃將需動用逾7000億美元。
7000億救一條街?
華爾街,這條坐落在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街道,長不超過1英里、寬僅11米,卻雲集了美國著名的金融機構、紐約證券交易所。1792年,它由一道牆壁演變成為〃美國金融中心〃的代名詞,儘管許多著名的金融機構早已搬離華爾街的地理位置,但它們仍舊歸屬於華爾街這一群體,秉持著統一的〃華爾街態度〃。
§虹§橋書§吧§。
第2節:第一章救街(2)
華爾街不是一個地理概念。
破碎的格拉斯
2008年9月21日晚間,美聯儲發表的一份宣告顯示,華爾街五大獨立投行所餘最後兩家將改弦易張……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已獲批轉為銀行控股公司,接受美聯儲監管。轉型的申請是在布什政府籌劃為金融業輸血7000億美元的背景下,由兩家公司主動提出的。
事實上,幾天前,大摩和高盛還堅稱無意染指商業銀行,稱其有足夠財力支撐其成為華爾街上的最後兩家大投行。
突然間風雲變幻,只說明兩家公司對於各自的籌資與投資模式已經喪失了信心,不得不寄希望於吸收商業銀行存款以及從美聯儲獲得更多貼現視窗融資來實現緩衝,從而減少其對短期融資的依賴,避免重蹈雷曼、美林和貝爾斯登的覆轍。
顯然,背後的根本原因並不令人感到陌生……流動性嚴重不足。業內人士猜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實際虧損可能要比外界預想的大很多,這從它們〃變身〃的渴望和速度可以看出。
擺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兩家公司面前的道路將是混業經營,目前兩家公司都設有吸收存款業務,並預期逐步擴大該業務。除了吸收存款外,他們將可以與其他商業銀行一樣永久享受從美聯儲獲得緊急貸款的權利。3月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