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就像個巨大的垃圾場。前一天夜裡下了雨,道路泥濘不堪,到處都是腐爛的垃圾和汙物,散發著讓人難以忍受的臭味。人們相互擁擠,就像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垃圾桶裡。他們不是動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啊!
盧安達是個美麗的國家,卡里辛比山等許多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峰將它團團包圍,很久以前來到這裡的德國探險隊甚至將這裡稱為“非洲的瑞士”。盧安達是個很小的國家,面積只有韓國的1/10。
盧安達的西邊是佔國土面積1/10的巨大的基伍湖,東南部分散著好幾個碧波盪漾的小湖,既有耕地,又有牧地,許多牛羊在那裡吃草。山巒疊嶂,樹木茂盛,草原地帶棲息著很多野生動物,包括大象、獅子、黑猩猩、水牛、羚羊、疣豬、斑馬等等。東部的卡蓋拉國家公園和牧塔拉禁獵區生活著大量的稀有野生動物,比如大穿山甲(食蟻獸的一種)等。此外,還有山地大猩猩棲息的國家火山公園。
盧安達保留了古老的傳統文化,如敲鼓,彈奏絃樂器,舉行與誕生、死亡、結婚、秋收、打獵相關的儀式,口頭文學也很豐富。他們縫製的布料、編織的籃子都很出色,藝術性很高。我曾在盧安達的國立博物館參觀過他們的傳統藝術品,忍不住連連讚歎。
古時候,盧安達境內居住著以製造餐具和打獵為生的俾格米族。但是從公元8世紀開始,農耕民族胡圖族遷徙於此,將俾格米人趕進了山林,才建設了今天的盧安達。到了14世紀初,放牧長角牛的遊牧民族圖西族從尼羅河流域進入盧安達。飼養家畜的圖西族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他們擁有精湛的軍事技術,而且以借長角牛給農民為由,統治起了農耕民族胡圖族。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金字塔結構一直持續到1916年比利時佔領盧安達。
和非洲大部分國家一樣,因為殖民強國的野心,盧安達也被蹂躪得千瘡百孔了。殖民地時期,少數部族圖西族成為比利時人的傀儡,勢力更加強大。但為了牽制圖西族,比利時又扶持下層階級胡圖族,壯大他們的勢力。
盧安達獨立之後,胡圖族奪取並掌握了政權,在很長的時間裡對曾經壓迫自己的圖西族實施了大規模的屠殺政策。原因是長期遭受少數民族圖西族欺壓的胡圖族利用掌握的政權企圖滅絕圖西族。在這場殘酷的種族大屠殺運動中,數萬名圖西族人被殺,還有很多人逃亡到了鄰國。
20世紀80年代後期,國際市場的咖啡價格下滑,加上嚴重的乾旱導致連年歉收,盧安達的經濟狀況急劇惡化。1990年,逃到烏干達的圖西族組成軍隊,捲土重來。後來,兩個種族透過協商達成了和平條約。不料,激進的胡圖族領導人拒絕權力分配,單方面撕毀了條約。胡圖族激進主義者向求穩派總統乘坐的飛機發射導彈炸死總統,然後栽贓給圖西族,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殺害了50萬名圖西族無辜平民。為了將圖西族斬草除根,還殺死了大量圖西族的少年兒童。他們甚至公開叫囂:“要想消滅大老鼠,必須先消滅小老鼠。”這簡直是震驚世界的滅絕大屠殺。因此,盧安達一半以上的人口淪為難民。
沒過多久,內戰再度爆發。圖西族對胡圖族的大屠殺政策進行反擊,並最終擊敗胡圖族,重新掌握了政權。胡圖族人害怕圖西族會報復,於是大舉渡過基伍湖,逃到了鄰國剛果民主共和國。他們現在聚居的地方,就是靠近盧安達邊境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戈馬難民營。
雖然圖西族政府宣稱自己不會報復,讓胡圖族回來,但是胡圖族人自知罪孽深重,不敢重返盧安達,只好繼續生活在這樣的垃圾場,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的族人曾對圖西族人做了太多殘忍的事情。不過,聚居在難民營裡的大部分是與屠殺毫無關係的農民。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淚水已經乾涸(3)(圖)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頭腦到心靈的距離。從頭腦移動到心靈,有人需要耗費畢生的時間。
這裡還有個孤兒院。一個瘦巴巴的十幾歲少女看著裡面的孤兒們,顯得失魂落魄。其實她已經不是少女了,而是痛失丈夫的妻子,同時也是一位失去3個孩子中的兩個的母親。她長得太瘦弱了,顯得年齡很小,別人都以為她是小女孩。她僅剩的一個孩子被收進了這家孤兒院。她沒有信心養大自己的孩子,可是又不能接走,因而只好每天來到孤兒院門前,獨自坐著發呆。
我還見過一個女人,丈夫和8個孩子中的兩個死了,還有一個下落不明,她帶著剩下的5個孩子一起生活。他們住在用稻草做牆壁、塑膠膜做屋頂的窩棚裡。每逢下雨的日子,他們就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