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國威”,和其他的國家進行貿易,發展經濟,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是雲南人,本姓馬,小名三保,所以又被稱為三保太監。當時的西洋指的是現在的東南亞一帶。鄭和在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中七次下西洋,遍訪了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岸、紅海和*教聖地麥加。鄭和出使西洋最多時有27800多人,船62艘,船長44丈,闊18丈,每艘船可容納100人。每次出使都帶有武備和許多金幣、瓷器、錦綺、紗羅等珍貴的紡織品。到了目的地,就把這些珍寶送給當地的君主並和當地進行貿易往來。鄭和船隊的裝備、效能和規模都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船隊有寶船、馬船、糧船、座船和戰船,鄭和的寶船就有9桅12帆,船上有水手、官兵、採辦、工匠、醫生、翻譯等,規模極其龐大。最後一次出航是在明成祖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時,那時鄭和已經60歲,回來後不久去世,終年65歲。鄭和下西洋擴大和加強了同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增進了友誼和了解,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舉,比西方哥倫布、達伽馬遠航要早半個世紀以上。

第四 征討蒙古。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逃往漠北,因內部爭鬥,勢力已經相當衰弱,分裂為靼韃部、瓦剌部和兀良哈部三個部族。兀良哈部已經歸順了明朝廷,但韃靼部和瓦剌部經常騷擾明朝的邊境,時刻想捲土重來,恢復元朝的統治。明成祖稱帝后,親率50萬人對蒙古勢力進行了五次北征,都大獲全勝,削弱了蒙古的勢力,使得蒙古無力對明朝進行大舉進犯,減輕了明王朝的威脅,保證了邊境的安寧和國內的安定。在第五次親征的歸途中,朱棣突然在榆木川病逝,享年65歲,在位22年。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四章 明仁宗朱高熾

朱棣死後,太子朱高熾即位,年號洪熙,諡號仁宗。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時只有27歲,即位時已經47歲,一直做了20年的皇太子。朱高熾當上皇帝費了很大的周折。朱棣共有三個兒子,朱高熾是長子,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朱高熾身體肥胖,不善弓馬,沒領兵打過仗,有足疾,行走不便,走路都要有人攙扶,而且朱高熾從小性格寬厚仁慈,做事優柔寡斷,且體弱多病,而次子朱高煦則能征慣戰,在靖難之役中數次救朱棣於危險之中,和朱棣南征北戰,屢立奇功,三子朱高燧也是勇武過人,能征善戰,所以朱棣不是很喜歡朱高熾。朱棣本想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明朝祖制是立太子以嫡長制,所以只好立朱高熾。立朱高熾為太子以後,朱棣總是想找個藉口廢掉他,只是朱高熾沒有犯什麼過錯,而且朱高熾很仁孝,深得大臣們的擁護,大臣們極力反對朱棣改易太子,所以朱棣的想法一直沒能實現。

朱高熾的祖父朱元璋和父親朱棣性情暴戾,常常因為小事就對大臣們逮捕下獄,甚至動輒殺戮,經常濫殺無辜,但朱高熾的性情卻截然相反,非常溫和仁厚,關心百姓的疾苦,愛民如子。朱高熾的兩個弟弟經常在父親朱棣面前說朱高熾的壞話,千方百計地陷害他,而朱高熾不僅不記恨,而且能夠以德報怨,不愧為仁宗的諡號。有一次,在朱棣北伐蒙古的時候,朱高煦準備謀反,但事情敗露,朱棣打算將其廢為庶人,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為朱高煦求情,反而是受盡了朱高煦陷害的太子朱高熾向父親求情,力救朱高煦,終於說服了父親,保住了他的王位。還有一次是朱高燧和手下人密謀用毒藥害死朱棣,事情又敗露,參與的人全部被處死,還是太子朱高熾向父親求情,朱高燧才保住了他的王位。

朱高熾在位不足十個月,就死了,享年48歲。關於朱高熾的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為了治病服用丹藥而死,一種是被兒子宣宗朱瞻基害死。總之,朱高熾剛剛做了九個多月的皇帝就死了,確實讓人感到懷疑。雖然朱高熾在位不足十個月,但是卻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任用賢臣,從諫如流,體恤民情,實行仁政治國,寬刑省獄,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而且朱高熾對自己要求也很嚴格。朱高熾死後,他的兒子宣宗朱瞻基繼承了他的治國方針,沿著他的道路繼續前進,迎來了大明 的仁宣盛世,史稱“仁宣之治”。明代仁宗和宣宗時期是明朝的鼎盛時期,有一種說法,就是明代的仁宣時期就象是周朝的成康時期和漢代的文景時期一樣。

第五章 明宣宗朱瞻基

朱高熾死後,朱瞻基即位,年號宣德,史稱宣德帝。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他和父親朱高熾又是性情截然相反,善於騎射,工於計謀,很象他的曾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