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襄陽,豈能送與他人!”
王粲見有人出頭,急忙也進言道:“傅公悌所言甚是,自古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今曹公南征北討,以朝廷為名,將軍拒之,其名不順。且主公羸弱,劉玄德也跑了,南邊還有孫策攻打甚急。襄陽城中的百姓,聞秦公兵至,皆歡天喜地。如此,豈能與之敵哉?”
蔡瑁琢磨著,心說外面的賈詡一定是來勸降的,人家還沒到,你們就開始要投降了。他便冷下臉來,道:“諸公善言,非本將軍不從,但以主公之業,一旦投與他人,恐貽笑於天下耳。”
話音剛落,一人便在荊州兵的引領下,走了進來。他進來的時候,隱隱聽到眾人的對話,此刻說道:“傅公悌、王仲宣之言甚善,何不從之?”
蔡瑁望去,便見是賈詡。
然其他人不認識,介紹後,個個心驚。此人乃是秦公麾下六大謀士之一,位高權重,今日出現在這裡,莫不是來勸降的。想到此處,眾人不禁又面露喜色。
蔡瑁冷哼一聲,坐回位置上,道:“賈文和,你有何話對本將軍說?”
賈詡察言觀色,心中已經有了計較,微微一笑,道:“將軍自料比秦公何如?”
張允等人聞言,心說這還用比,天下誰人能夠與坐擁八州之地的秦公相比。
“不如也……。”蔡瑁尷尬說道。
賈詡剛才這一問就是在試探蔡瑁的內心,若是蔡瑁貶低秦峰,那就是毫無投降之意,也就該謀劃自己安全回去了。此刻聞言心中一喜,面上卻是很鄭重,道:“秦公擁有八州之地,帶甲百萬,上將千員,摧袁紹於河北,驅曹操於西涼。逐劉備於江南,破鮮卑與草原。討伐叛逆者,不可勝計。”
“今大軍南下荊襄,志在一統天下,真乃不世出的明主。”
賈詡說的是實情,眾人不禁點頭。
他又說道:“我主仁厚,天下人所望。不願交兵導致生靈塗炭,願與蔡將軍結交,共同誅叛逆匡扶社稷。將軍不可遲疑,致生後悔。”
“這……。”蔡瑁猶豫了起來。
於是,張允等人紛紛開了口,勸說蔡瑁歸順寬厚仁義的秦公,秦公必然會重用。
蔡瑁還是猶豫不決。
賈詡察言觀色,近前私語道:“主公允諾,將軍若是投誠,未來的長江水軍,將軍為大都督。”
蔡瑁心裡一動,但還是在嘀咕,心說自古以來勸降的話,說的跟唱的一樣,可最後這降將總是沒好前途的,畢竟成不了心腹。
賈詡是幹什麼的,三國第一能夠看穿人心的,察言觀色後,下了猛藥,道:“聽聞蔡小姐與秦公有情,世人皆知秦公待夫人情深意重。那將軍就是姻親了,若是有一天,秦公登大寶,那就是貴妃了。將軍一族,門第顯赫,不在話下。”(未完待續……)
第六百九十六章 聯姻
與秦公聯姻!
若是有一天,秦公能夠榮登大寶,皇后的位置沒有人能夠跟蔡琰爭。但貴妃的地位,板上釘釘。
那蔡瑁就是貴妃國舅爺了。
並且秦公掌控天下三分之二,說當皇帝,明天就是了。而劉表許下的大將軍之位,簡直就是虛無縹緲的傳說。
在現實與傳說當中,蔡瑁當然選擇了現實。於是,蔡瑁在解決了後顧之憂後,下定了決心,說道:“文和先生見教極是,這就寫下降書,投與軍前!”
張允、傅巽、王粲等人彈冠相慶,投奔執掌天下三分之二、賢明寬厚的秦公,就比跟著一州之地、昏庸無能的劉表強多了。
來日,秦峰拔營起寨,四十餘萬大軍來到襄陽城下。
襄陽城上,劉表的旗幟已經拔去,取而代之的是秦字的大旗飄揚。
城外,蔡瑁率領襄陽文武官員百多人,出城請降。
“丞相,罪臣被矇蔽,對抗丞相大軍,罪無可恕。”蔡瑁拜於前,呈上戶籍印綬。說這話時,不免心裡發顫,暗道不會真的治罪吧。
自有虎衛代替秦峰接過印綬戶籍,他親自攙扶起蔡瑁,笑道:“有道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將軍深明大義,舉義旗歸附,何罪之有?”
蔡瑁大喜過望,便引秦峰入城。
秦軍威武,刀槍鋒利,步伐整齊,跟隨秦峰入城。
而城中百姓歡呼雀躍,自發的組織起來,迎接秦峰。
這讓秦峰感到民心可用。收復荊州不在話下。
很快,他便來到了州牧府。
議事廳內。秦峰上首高坐,便任命蔡瑁為江南水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