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對捐納制度深惡痛絕。登基之初,道光就下令停止捐納,後來迫於經費不足而不得不重新開捐,但作出了不少針對捐納的限制###措施,如加強對捐納入仕者的考核,補缺時正途科甲出身者優先等。
此外,道光皇帝也提拔重用了陶澍、林則徐等著名人士。這些人起自平民布衣,以才幹、學識獲得了皇帝信任,他們興利除弊,利國利民,也獲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如果沒有道光皇帝的支援,也是難以想象的。當然,限於膽識和魄力,林則徐等人不能盡其才幹,一展宏圖,也是不爭的事實。
可見,道光皇帝一心求治,孜孜不倦,其真誠無可置疑,對其整頓吏治的一些舉措應予以充分的肯定。但也應指出,這些舉措遠不足以扭轉大清王朝沒落的大趨勢。吏治###,不可否認存在制度上的弊端,制度不改,貪官眾多,正所謂“好的制度把壞人變成好人,壞的制度把好人變成壞人”。另外,道光皇帝精力所限,難以遍懲,面對前赴後繼的貪官汙吏,他也是“黔驢技窮”,只能知難而退。
侷限所至,道光皇帝不可能站到貪官汙吏的對立面上,他還要靠他們抬轎子呢,況且,他把貪官逼急了,貪官也有辦法難為他,上次因紫禁城門禁不嚴,讓上訪者溜了進來,嘉慶皇帝處分了相關人員。幾個月後,宮裡發生火災,宮外部隊前來救火,看門的衛士們就不放救火者進宮,為什麼?你不是讓我嚴把宮門嗎?他說他來救火,誰敢保證他不是來趁火打劫的?氣得嘉慶皇帝團團轉,還沒法發作。
道光皇帝幾次仰天長嘆之後,也終於像他的父親嘉慶皇帝一樣,走向了懈怠。後來,談起官員透過陋規搜刮百姓,道光皇帝憤然說:這種情況“相沿已久,名為例禁,其實無人不取,無地不然”。管不了,不管了!唉,真是吏治難清!
面對日漸衰落的大清王朝,道光帝已經看出腐朽的機制決定了他的吏治難有作為,但可以獨善其身,於是道光帝又以身作則,開始了絕對非主流的厲行節儉。
請看:摳門皇帝。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四、摳門皇帝(1)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號稱“富有四海”,坐擁世間富貴榮華。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節儉,並且畢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他不僅把節儉看成是人生的樂趣和目標,並以此作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標準。
但是,史學家們評論道光帝的節儉時,往往帶有一些揶揄的色彩。那麼,道光帝的節儉為何沒有為他留下美名,卻被人取笑為摳門、吝嗇呢?作為一國之君,他究竟能儉樸到什麼程度?道光帝這種過度的節儉,是天###使然還是別有用意呢?
【天子摳門,舉世無雙】
在中國歷史上,天子號稱“富有四海”,以天子之尊崇尚節儉,而且畢其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稱首屈一指。這位自幼生長於揮金如土的乾隆盛世的君主能做到這樣,實在難得。
但是,史學家論起道光皇帝的節儉,往往帶有些揶揄的色彩。因為他節儉得過分了——該省的一定要省,不該省的也必須省,這就超出了節儉的範疇,顯得吝嗇了。所以,說他“摳門兒”好像並不過分。
道光帝的節儉,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那是嘉慶二十三年(公曆1818年)的九月,道光隨父親嘉慶皇帝前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祭奠先祖。晚上就住在瀋陽故宮裡,雖說是宮廷,但實際上相當侷促簡陋,不要說無法與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就是山西晉商的王家大院,也不知比瀋陽故宮闊氣多少倍。
嘉慶皇帝特意把道光領到了清寧宮東暖閣,又叫人從倉庫裡拿來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已經沒人會用的糠燈、牛皮製成的蠢笨的烏拉、不施油彩、不加雕琢的柺杖。看著這些簡陋的物品,聽著父皇的講解,回想著祖先創業的艱難,立志要節儉律己。
回京後,道光與妻子一說,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間裡除了床鋪桌椅以外的傢俱陳設。此後,每日下午四點前後打發太監出宮買燒餅。來回路遠,太監懷裡揣著燒餅,一路小跑,燒餅仍不免冰涼堅硬。夫妻二人毫無怨言,沏上一壺熱茶,啃完燒餅,立即上床睡覺,這樣,連燈都不用點了。
道光皇帝登上皇位之後,迅即倡導節儉之風,並推而廣之。
道光元年,皇帝發表了一篇節儉的宣言書——《御製聲色貨利諭》,表達了節儉的理想:
第一,重義輕利,不蓄私財。要為國家省,為天下省,為百姓省。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