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部分

趣都沒有……”

舞姬們嘰嘰喳喳地走遠了,劉燁似是想到了什麼,微微皺眉。

第十二章 伺機而動

大宛王國的實力在西域諸國之中一直都是比較強的,傳奇的汗血寶馬為大宛帶來了財富與榮耀,從大漢到安息,幾乎每個國家的君王都以擁有汗血寶馬坐騎為榮,漢武帝對寶馬的渴求也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張騫的來訪建立了大宛與大漢交好的關係,兩國各取所長共同發展,漸漸地,大宛國王被保守派的王侯們影響,對大漢產生了戒備。漢武帝發兵征討匈奴取得的戰果足以令整個西域震驚,他們都意識到大漢的強大,以及漢武帝征服西域的野心。

世事皆矛盾,凡事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大宛嚐到了大漢先進技術的甜頭,同時又害怕越發強盛的大漢侵犯。大宛王室不相信所謂的附屬國之說,不甘心失去尊貴的王族威嚴,他們生怕淪為大漢的奴隸,再也沒有自主權。

漢武帝一門心思要得到汗血寶馬,特意打造了一匹純金的馬與大宛交換,這麼一來既有誠意又有面子,大漢不佔大宛半點便宜,大宛國王勢必不會為難大漢使者。

人算不如天算,大漢使者歷時半載穿過荒漠,好不容易來到大宛見到國王,得到的卻是意想不到的結果。大宛國王與他的王公大臣們想要那匹金馬,但偏不肯交出汗血寶馬,理由是汗血寶馬為大宛的國寶,不能輕易交給大漢。

大漢使者起初還不明白這番話的含義,他們大漢是拿金馬換寶馬,說白了就是花錢來買的。大宛國王看金馬看得眼睛都直了,怎麼就不願意拿寶馬交換呢,況且汗血寶馬又不是絕種了,這種藉口實在荒唐。

使者納悶地問國王是不是不要金馬了,誰知道大宛國王竟厚顏無恥地說,漢人想要安全離開,就必須把金馬留下。

這擺明了就是強取豪奪,堂堂大宛國王居然跟盜匪一路貨色,欺負他們大漢使者人單力薄。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使者們代表的是大漢的尊嚴,他們就算死也不能任人欺凌。

憤怒之極的大漢使者摔碎了金馬,斥責大宛國王的不義之舉,大宛國王惱羞成怒下令將他們處死。孤立無援的使者們殺出一條血路,費盡千辛萬苦逃出了大宛,殊不知逃出虎穴又陷狼窩,他們在鬱成小國休息的時候,被鬱成的國王派兵追殺,最終全部犧牲。

原來鬱成是大宛的附屬國,本來就是一個鼻孔出氣的,大漢使者逃脫之後,大宛那邊就跟鬱成打過招呼,只要見著他們就統統消滅,不留一個活口,絕對不能讓他們活著回到大漢。

大漢使者含冤枉死,好在有個樓蘭的嚮導活著回到樓蘭,將大宛的罪行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樓蘭國王。樓蘭早已是大漢的附屬,得知這種駭人聽聞的行徑,哪裡敢替大宛隱瞞,連夜派人趕赴敦煌密報大漢。

大漢使者購買汗血寶馬發生衝突只是導火索,使得長久以來的矛盾徹底點爆,大宛國王從大漢這邊得到的好處已經不少了,他不需要再接受大漢方面的援助。於是,趁著衝突爆發,大宛國王殺了大漢使者,決定跟大漢劃清界限,反正兩國之間相差萬里,就算漢武帝惱羞成怒,也不可能一鞭子打過來,再說匈奴那場戰役耗費了不少兵力財力,漢武帝不可能興師動眾攻打大宛。

然而,漢武帝不是個普通人,他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帝王,他的想法不是普通人能估測到的。就算匈奴那場仗讓他精疲力竭,就算再次發兵極為勉強,漢武帝還是咬緊牙關下了戰書。

兩國相爭,不斬使者。大漢使者無論出使何方,都會受人禮遇,哪怕是當年的匈奴,也沒做到斬盡殺絕的地步。漢武帝無法容忍這種奇恥大辱,大宛在西域算是個強國,但與匈奴是完全不能比的,在漢武帝眼裡更是不值一提的彈丸之國。區區大宛國王也敢給他下馬威,也敢斬他大漢的使者,他要是能忍下這口氣他就不配做大漢的帝王。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武帝連心頭大患匈奴都敢打了,還怕一個大宛不成!當即任命李廣利為主帥率領六千御林軍,並放出兩萬囚徒充當步兵,一支準備地不太充足的軍隊就這樣上了戰場。

說起李廣利,劉燁倒是熟悉的,他是李延年的兄長,得到重用的原因都歸功於他們的妹妹李夫人。李廣利身手不凡,但缺乏帶兵打仗的經驗,與早已仙去的衛青霍去病根本沒法比,再加上路途遙遠糧草匱乏,還沒來到大宛,死傷就已過半。為了得到糧草,漢軍豁出性命不顧一切,跟鬱成打了場漂亮仗,一舉佔領鬱成國都,聲勢很是了得。李廣利明白,眼下的形勢不利於漢軍,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