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1部分

代華夏政治史中的毒瘤胥吏,然後再從他們當中選拔官員,便可以將八股考出的廢物們全部淘汰掉。

“人手沒有問題,從耽羅來的人手,無論是國人還是鮮人、倭人,我都優先供與你這邊。另外,我從新襄、會安、新杭抽調了五百名基層人員,來此相助。”

原本俞國振是想調更多基層人員來的,但隨著他對昌化的瞭解,特別是萬時華上任之後做了極多工作,這才知道自己有些事情還是想當然了。比如說人口一項,俞國振覺得昌化如此大的一個縣,萬餘人口就是有的,但結果才知道,即使是在鼎盛之時的洪武年間,昌化全縣總戶數也僅是一千九百四十四化,在籍人口八千三百六十一人,而到了崇禎年間,總戶數更是急降到七百一十九戶,人口一千七百五十三人!

這其中自然有大量的人口隱藏,特別是黎人資料沒有在冊,但根據萬時華估計,昌化一縣人口最多也就是四千人……這點人口,俞國振派五百名基層人員來都嫌多了。

“這五百人如何安排?”萬時華問道。

“縣衙門的那些人都不動,你約束好他們,莫讓他們出縣城搗亂就是。顧家明任人武組長,負責軍事事宜,下設軍備、治安還有徵兵、軍屬四司;孔令玉為醫衛組長,下設醫療、衛生防疫和生育與人口增長三司,譚秋為教化組組長,下設初等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異族教化三司;程世拓為法務組長,下設預法、審判兩司……”

“主公所說的預法可是指預備立法?”萬時華一邊聽一邊暗記,當聽到這個詞時,舉手示意俞國振暫停然後發問道。

“正是,新襄的法律,未必完全適合新地方,另外新襄地狹人少,肯定有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在立法之上,我們切勿以為可以一法行千年,但也不能朝令夕改,還是那句話,須得有前瞻性。”

萬時華點了點頭,又繼續聽下去,俞國振看著他道:“設民政組,茂生先生你親自為民政組長,下設農林牧漁、工礦、宣教、戶籍四司,這可都是俗務,茂生先生覺得如何?”

“老朽可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廢物,指著韭菜說水稻。”萬時華開了一個玩笑,然後肅容道:“老朽必不負主公所託!”…;“嗯,再設工程道路組,由雷振聲任組長,下設勘察設計、施工維護、質量監理三司,雷振聲,軌道、公路、橋樑、房屋,不僅要考慮通行便利,更要考慮防災減災,若是來了大臺風,我希望這些都能撐得住,你看如何?”

“是。”

“另外,水利設施、河道疏浚,需要茂生先生與雷先生合作,許多事務都是如此,需要合作才能完成,諸位都當勉之!”俞國振又道。

“是!”

在他身邊,眾人鬨然應命。

這是俞國振帶眾人在昌化開的第一次現場會,隨著他的命令,基建團一營在叉河、二營在昌化、三營在石碌,同時開始了規模空前的工程。

開山炸石的炮聲、人力肩挑背扛拖拉推抬的號子聲,打破了昌化群山的寧靜,同時在三處開工,所動用的人力多達一萬二千餘人,每天為了保證這一萬二千人食物和物資消耗,便需要動用五百噸級的運輸船,至於最初時所用的貨物,更是要動用數艘千噸級的大船每日來回。

幸好,昌化離欽州近,順風順水,當日可至,不過七月可是海南多風的季節,每個月總有一半時間得停在港中躲避風浪,故此此次藉著時間晴好,俞國振調動能調動的所有運力,運來的物資共是一萬一千噸,其中不怕風吹雨淋的就堆放在昌化碼頭上,別的則塞進了用預製部件組裝而成的鐵皮屋中。

對於新襄的生產能力、運輸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但在眾人為此而忙碌時,一向身先士卒的俞國振卻沒有在昌化碼頭。

他帶著三十餘名虎衛,到了昌化東南的無名小村。

對於村子裡的人來說,俞國振一行的到來,是極為新奇的,無論是他們的服飾打扮,還是他們言行舉止。而此村中的人,對他們好奇之餘,更多的還是冷漠。

那種對外來變化毫不關心,只顧著自己生活的冷漠。

村子不大,只有十六戶人家,七十口人,分為五個姓,多在昌江畔種些水稻,也有些入不得海的小漁船在江上捕撈,生活極是窮困,至少俞國振放眼過去,便是十一二歲的少年,也是光著身子滿地跑的。其貧困若此,讓已經漸漸習慣了新襄富庶的虎衛覺得難以置信。

特別是王啟年,他性子還是和孩童一般,木木訥訥之餘,也喜歡在年齡相近人群中炫耀,因此才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