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些老大難,就是那些小腳女人們。
這個也難不著虎衛,雖然受俞國振的影響,到了新襄的女子被強制性放腳,但虎衛們也同樣積累了足夠對付小腳女人的方法。馬和騾子這樣的大牲口,被組織起來拉大車,大車上則坐滿了小腳女人。新襄特製的運輸車此時雖然還沒有完全換上橡膠輪胎,但它的結構比起一般的大車要靈便,自身較輕,載重量大,一輛車塞個二十餘名女子小孩,不成問題。
另外就是靠著家裡男人用獨輪車推,這東西幾乎家家都有。
“到了新襄,真的……有飯吃有肉吃?”
一個坐在獨輪車上一邊的女人抱著襁包中的嬰兒,喃喃地向著推車的丈夫問道。
“南海伯說有,那便有!”那黑瘦的漢子勉強笑了起來:“而且,那邊沒有建虜!”…;是的,只要沒有建虜,他們憑著自己的勤勞,總能夠賺口飯吃!
這話傳到了齊牛耳中,齊牛悶聲不哼,回頭望了俞國振一眼。
“老牛要幫忙就去吧,在這裡不會有什麼安全問題。”俞國振道。
齊牛笑了一下,然後就去幫百姓忙了。象他一般幫著百姓的虎衛有很多,這一路下來,不少百姓都叫得出熟悉的虎衛名字。
而百姓對俞國振的信任,也就是在這樣的細節中一點一滴建立起來。
“主公還是不放心,要親自跑一趟?”茅元儀忍不住道:“事無鉅細,非為上之道啊。”
“話是如此,但是我哪裡管了什麼具體事情,我如今就是一面鼓,到哪兒敲一敲,然後虎衛士氣大振。”俞國振自我調侃道。
他知道自己的作用,只要他沿途出現一趟,鼓勵和表揚一下那些辦具體事情的虎衛,對於振奮士氣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有的時候,辦事的人甚至不需要你誇獎,只要你出現,表明他的辛苦被你看到了,那麼他們就很滿意了。
馬蹄聲迎面傳來,為了避免交通出現堵塞,虎衛已經將百姓們引導至道路的右側,因此,迎面來的虎衛跑得倒是沒有受到影響。他奔到俞國振面前,下馬行禮,將一封信交給俞國振。
“章先生的信,說是已經完全準備好了,讓我們放心。”俞國振拆開看了看,便笑著向茅元儀道。
章篪的信中簡略地說了他在青島口的準備工作,雖然言簡,但內容卻很詳實,這是俞國振一向提倡的文字風格。有明之時,山‘東人口雖比不上江浙、湖廣、江‘西、福‘建,但也是人口眾多的布政司,崇禎三年整個山‘東在冊人口總數約是一千零六十六萬人,雖然這九年來天災不斷,人口出現了負增長,但俞國振與茅元儀等人經過商討之後估計,此戰之後,整個山‘東將產生大約會產生兩百餘萬受難百姓。而建虜還禍害了北直隸,崇禎三年時北直隸的人口是一千零七十九萬,如今應該還有七八百萬,受難比山‘東更重,只怕有三百萬難民。
這些寶貴的人口。對俞國振來說都是千金難買的財富,對整個華夏的未來來說,更是如此。
所以,俞國振定了一個此次乘著建虜南下的機會。在北直隸、山‘東招攬二十萬到三十萬難民南下的計劃,這個計劃若能成,俞國振估計,再有一年,新襄體制下的人口就能超過百萬!
百萬是一個門檻,過了這個門檻,俞國振就可以保證,新襄的影響能夠掀動整個大明的風潮了。
“船隻的事情。還是大麻煩,從這裡去新襄不易。”茅元儀道。
“再過兩年就好了……甚至明年就好了,如今龍門船坊的擴建也應該完工,增加造八條一千五百噸以上級戰艦和兩條三千噸以上大船的能力。”
俞國振隨口回答道。能做到這一步,關鍵因素就在於新襄解決了鋼鐵龍骨的鍛造問題。此前水力衝鍛受到的限制太大,特別是水力鍛錘的份量有限,因此當蒸汽鍛錘出現之後,鋼鐵龍骨的長度就開始倍增起來。
而且。蒸汽輪機的試驗也已經開始,如何用蒸汽為船提供動力,是宋應星現在著力解決的問題,俞國振有過海員的經歷。因此直接就提出了暗輪,跳過了原本蒸汽船的明輪時代。這對船體設計同樣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請鄭家相助?”
“鄭家不會出手的,就算他們出手。提出的條件也不是我們所能接受的。”俞國振搖了搖頭:“我得到的訊息,他們已經在拼命造船,甚至開始和荷蘭人聯絡,希望荷蘭人能提供戰艦。”
“他們想做什麼?”茅元儀大吃一驚。
“獨霸海上,咱們在倭國扶植天草四郎四貞的事情,對他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