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成跺了跺腳,說不出來有多悔恨。有眼不識金鑲玉,財神老爺到門前都沒認出來,白白地錯過了這個良機。
“舅舅!”顧重陽勸慰道:“世芬堂是讀書人心中的神聖之地,文國公府更是受皇帝看重,我們不過是一介商戶,齊大非偶,想跟人家結交,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以王九郎的身份,每天求他辦事的人不知凡幾,他豈會因為您的態度好壞而指點或不指點表哥。就算他願意指點表哥,我們家又沒有什麼他能看得上眼的,這樣大的恩情,我們拿什麼做為回報?”
是啊!與人交往就跟做生意是一樣的,講究的是互惠互利,王九郎要什麼沒有,沈家的確沒有什麼東西給他。
這樣一想,沈玉成反倒坦然了:“你這孩子真是個有大智慧的,寵辱不驚頭腦冷靜,舅舅不如你。”
舅舅不過是乍然遇到王九郎這樣的人驚住了罷了,顧重陽笑呵呵地哄著沈玉成:“在重陽心中,誰都不如舅舅。”
聽著外甥女的話,沈玉成哈哈一笑,剛才的懊惱煙消雲散。
……
三月下旬開始,南京城的糧價一漲再漲,價格竟然能比往年的價格貴了五成。
糧商這才意識到今年糧食將會大賺,紛紛下鄉收糧。可糧食早已被沈家收購得差不多了。
沈家是大商戶,歷年來收糧都佔大頭,沈家收購三千石的糧食作為全年糧食庫存,而其他商戶沒有那麼多的財力物力,一般來說都會收購一千石左右。
沒想到的是,沈家今年收購了五千石,加上顧重陽收購的八千石,總共就是一萬三千石,幾乎把南京周邊的糧食給收光了。
那些糧商只知道今年沈家收了很多糧,究竟有多少,他們並不清楚。
沈家提前得到了糧食要漲價的訊息,竟然不告訴他們,自己未雨綢繆,真是氣人。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沈家將糧食高價賣給北方收糧食的商人。
雖然眼紅又嫉妒,但沈家有足夠的錢去收糧,又有南京知府這樣的親家,那些人也只能在心裡抱怨一二罷了。
四月初,戶部收糧的官員紛紛南下,各省地方官員都提前得到了訊息,開始著手收糧。不是配合收,而是必須收糧,每省每縣都有指標,朝廷甚至將收到的糧食數量作為年終課考的參考之一。
晚上吃飯的時候,沈玉成當著全家眾人的面,將顧重陽誇了又誇,誇她有遠見有膽識,走一步看三步,是個做生意的好手。
加上有之前顧重陽幫抱真夫人清蛇毒的事情在先,沈家眾人對這個京城來的小表妹,直接由憐惜疼愛變成了敬佩讚歎。
就連沈素迎都對顧重陽佩服得不得了,沈讓就更不必說了,直言重陽表妹聰明厲害,是他最佩服的人。
一頓晚飯,吃得言笑晏晏,這樣的氣氛,顧重陽非常喜歡。
因為屢屢表現出色,得到了舅舅的認可,她也有了正大光明插手沈家糧行、各商鋪的理由。
沈家祖上不過是販藥出身,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經營,已經發展壯大了很多。除了為藥鋪、紡織機坊、糧行之外,沈家在福建還有自己的船行。
舅舅深知抓大放小的道理,船行的船雖然不多,但勝在船隻非常大,一直跟廣東十三行合作,經常跟廣東十三行一起出海做海外貿易。雖然海上貿易利潤大,但舅舅很謹慎,再加上廣東十三行對的把持,沈家福建的收入大頭在於船行,海外貿易不過是零星一點而已。
雖然沈家在南京算得上前幾位的富商了,但江浙富庶,若是放眼整個江浙,舅舅家就算不上什麼了。顧重陽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榮王會挑選上舅舅。
現在榮王已經到達番地潮州了,接下來他一定會有動作。只要她仔細留心,就一定能發現榮王行動的蛛絲馬跡。
幾天之後,南京知府竇大人領著戶部督糧御史姬榮登門拜訪沈玉成。
竇大人是南京知府又是兒女親家,督糧御史姬榮更是欽差大臣,沈玉成不敢怠慢,親自到門口迎接,一行人在書房談了半天的話,沈玉成又留了他們在沈家用午飯。
沈玉成送竇知府與姬御史出門的時候,顧重陽剛好從雞鳴寺回來,兩撥人在門口遇上。
顧重陽避開,等客人的轎子抬走之後方才進門。
沈玉成就跟顧重陽說:“重陽,我有話跟你說。”
“舅舅,你是不是要說糧食的事情?”顧重陽微微一笑道:“那些糧食雖然是我收的,但我不過是出個主意而已,出錢出人出倉庫的都是舅舅,出力氣的是沈家的夥計還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