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個人能吃得飽。不過,任何事兒也都要聽從本世子的吩咐,不管你們曾經身為何人,做過什麼,本世子一概不過問,但今後一定得有規矩……”

朱由崧三人帶著一行人離開了養濟院,準備回府。

雖然王府才剛剛入住,很多事情都在理順當中,但不管如何,人總歸要收留,以他的心性也是放不下的,那可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是生命。

生命,是做人的底線!

偌大的王府要安置幾個人,到也不是個問題,但他們都是不知根底的人,放在王府怎麼感覺都不像那麼回事,因此朱由崧了不得不把醜話說在前頭。

如若他們真的不老實,那自個兒也必然會心狠手辣,這也是他的底線。

善心、仁慈不能被憐憫遮去了睿智。

人性本是複雜,貪慾在環境的變化中增浮,因此必定要有規矩,不束縛等於自我傷害,自取滅亡。

一路上透過交淡瞭解,朱由崧的臉色愈加的沉凝,內心竟是一片焦慮。

他們一路乞討著過來,也有家裡殷實富戶,抑或是地主、士商都會施捨些,但這僅僅只是一面。

事實上很多人已經吃不飽,只能挖野菜充飢,或是進山打獵,甚至也有人開始吃樹皮了,甚至賣兒賣女,也有當山大王的,劫持富商。雖然這些到目前為止還不多見,但何嘗不是一種事態狀況呢?

如此看來,陝西那邊百姓已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還沒有聽說有什麼造反之類的事情發生,但事實上那裡就是一個火藥桶,只要一丁點的星火就會徹底引爆。

說不定那邊早有一小撮人造反了,只不過成不了什麼氣候,也沒什麼大能力的人來領導,因此一起來就被撲滅,連點浪花都沒得翻騰。

看來歷史上最早起義的肯定不是李自誠、張獻忠這些傢伙。陝西,特別是陝北那邊,土地貧瘠,生產落後,而且又是西北邊關地區,賦稅和徭役極及嚴重,如此天災,人活不下去不反了才怪。

越是想,朱由崧心裡越是焦慮。如果真如崇禎歷史上出現的那種太規模起義,哪怕最後被自己掌權平滅了,可是在那恐怖的破壞性下還能剩下什麼呢?

“不行,一定要想辦法儘快組織工廠,哪怕自家填錢進去也要擴大規模,為以後儘量安置流民作準備。”

“還有陝西那邊要全力興修水利,糧食方面也得儘早實施蕃薯、玉米的大規模播種,只有竭盡全力才有可能抑制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哪怕是少個三分之一也好。”

“可惜啊,陝西那邊不是自家的地盤,不好插手。要是等到13年後自己當上皇帝,很可能一切都晚了。”

朱由崧想想這事兒就感到頭痛,不過現在想這些也沒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光靠自個的一家之力,在如此大範圍的天災面前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這一切都是官員治理不力的結果。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看來這句話並不是說萬曆一個人,而是這個時期的所有上層階·級,他們的不作為給這個社會帶來了慘痛的後果。

朱由崧突然產生了太祖朱元嶂的那種思想,商不應入朝為官,應壓制,不然會對最為社·會竭澤而漁,致使民不了生,普通百姓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財富被壓榨一空。

或許今後自己掌了權更應該像太祖一樣大殺四方,殺盡一切貪官汙吏,還有重新拾起嚴酷的律法——連坐法。一人貪殺全家,殺得貪官喪膽。

就是因為利益,朝臣黨爭,置民於不顧,為了權力又參雜了皇室承襲,一切皆是欲·望作祟。

朱由崧的心裡千思百轉,天災雖然可怕,可人心更勝之。欲·望是社·會前進的動力,卻也是毀滅的根源,如不節制必然導致社·會體制的徹底崩潰。

 。。。  

第40章 百姓苦

王宮望京門,是洛陽福王府的正大門,處在察院街。街對面是府文廟,事實上府文廟的早年稱呼是孔廟,為祭祀孔子而建立的場所。相對於關帝廟、岳飛廟的武廟而言剛好文武對稱。

現在府文廟已然與府學合併在一起,府學的讀書人稱之為生員,也就是普通百姓口中的秀才。

午後三時,朱由崧領著葉勝和莊木頭兩大跟班,他們手裡各拎了兩個籃子,表面上用布遮住。剛出了王宮大門,三角眼王建義就從身後溜了過來。

“咦,王秀才,你怎麼也跑出來了?”

朱由崧頗為訝異,要知道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