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用紅色綢緞裝訂的第一冊簽名簿,第一個簽名的是金日成。

朝鮮人民在感謝信上簽名的運動中,有著許多動人的場面和令人難忘的故事。正在進行生產競賽的工人,就在機器旁邊簽名;農民們穿上傳統的潔白的長袍來簽名;8歲的少年和80歲的爺爺一同簽名;空著右袖管的復員殘廢軍人用左手簽名。從平壤到元山,從長津湖到上甘嶺,人們舉行集會,朗讀感謝信,回憶志願軍的功績,工農兵學商、男女老幼都懷著送別親人的心情,在這封信上籤上了名。

一個名字一支友誼的頌歌。當年在風雪交加的長津湖前線同志願軍並肩作戰15次,並同志願軍一起擊毀7輛美軍坦克的支前模範崔希彥在簽名以後說,中國人民和志願軍的國際主義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們,使我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想起了他們就有了勇氣和力量。曾救過許多志願軍傷員的“志願軍媽媽”柳梅說,我們永不會忘記志願軍在我們的土地上流下的血汗。我沒有把志願軍當作外國軍隊,而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兒女。我為有這樣的好兒女而感到自豪,我們為有中國這樣的兄弟國家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一個名字一個生死與共的故事。平壤紡織機械工廠工人趙俊龍,在簽名的時候摸著自己的一條胳膊說,戰時美國飛機炸傷了我的胳膊,是志願軍冒著轟炸和烈火救了我,並給我治好了傷。我要用志願軍給我治好的手努力工作,提前完成五年計劃。

一個名字一篇誓言。在國際主義烈士羅盛教捨身救出朝鮮少年崔瑩的地方——成川郡朔倉裡羅盛教農業社的社員們,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