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持續到宋遼之間簽訂澶淵之盟,兩國的戰爭自然結束為止,此後,失去了用武之地的楊家便逐漸被大宋遺忘並拋棄了,只是即便如此,楊家的後代仍舊視遼國契丹為國恥家仇的敵人,一聽契丹之名莫不是咬牙切齒,所以楊業能有如此反應倒也不足為奇了,剛剛他也是為數不多的站在朱武、吳用等人一方堅決反對與遼國聯姻的武將之一。
不過雖說楊志是話中有氣,但他所說的也的確是一個不得不考慮清楚的事實,若是旁人也就罷了,哪怕是與大宋打了百餘年仗的西夏願意嫁給鄭飛一個党項公主也沒關係,可偏偏就是契丹人不行,因為契丹人霸佔了漢人的燕雲十六州,契丹人是世仇,這是所有宋人都知道的事。此事萬一傳揚開來,勢必會對鄭飛和天道軍的形象造成巨大的影響!萬一因此而影響了“清君側”的行動甚至對日後攻擊宋國造成影響,確實有些得不償失了。
鄭飛隨即看向公孫勝,公孫勝既然能想出這個法子並說出來,以他的才智他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他一定也早已有了對策。
但這一眼看去,正巧看到公孫勝滿臉猶豫的看了一眼滿臉陰沉的楊志,再轉頭看向自己時,眼中盡是為難之色,鄭飛心中一動,他知道公孫勝和楊志的私人關係一直很不錯,公孫勝也必然知道楊志如此不高興的原因,想必因為如此,才讓公孫勝犯了難吧,繼續說下去,就要破壞與楊志的感情,不說,又違背了自己的本意。
鄭飛心中一嘆,照理說,公孫勝這樣做是不對的,公是公,私是私,公孫勝已經有些公私不分了,鄭飛也完全可以強迫公孫勝說下去,但他不想這麼做,所以還是先安撫一下楊志比較好。
鄭飛想了想便對楊志說道,“楊志,令租楊令公乃我華夏民族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日後待我攻入遼國,我會專門派人查遍遼國典籍與史料,盡全力把楊令公與的埋骨之地和埋首之地找出來,讓楊老英雄屍首合體之後再另擇吉日厚加安葬!以告慰楊老英雄與無數抗遼將士的在天之靈!”當日楊業死後,只聽說,“(楊業)伏四起,中流矢,墮馬被擒。瘡發,不食三日死。遂函其首以獻。”意思就是楊業死後被金人割掉頭顱拿去邀功了,他的屍體與首級最終是如何處理的卻成了一個謎,此事也成為了楊家人數代人的遺憾。不過鄭飛相信像楊業這種令遼國無比頭疼乃至膽寒的對手即便是死了也不會隨意把他的屍體處理掉的,尤其是作為他的對手的契丹將軍,只要那些契丹人是真正的戰士,就必然懂得尊重自己的對手就是尊重自己這種淺顯的道理,就算他們不見得會厚葬楊業,也至少會好生安葬他。鄭飛覺得自己如果能夠徹底的查清楚遼國的所有典籍記載,說不定就真能找出楊業的埋骨之地!
果然,一聽這話,楊志先是一愣,然後立刻滿臉無比激動的對鄭飛抱拳道,“屬下多謝統帥!屬下代楊家的列祖列宗感謝統帥的大恩大德!”
鄭飛輕輕點點頭,這才說道,“楊家為我華夏滿門忠烈,這是我應該做的。不過楊志,請你記住,楊令公為何要抗遼,他的目的是要殺光所有的契丹人嗎?不是,他老人家與所有的抗遼將士之所以能捨身忘死、前仆後繼的抗遼,為的就是保衛我華夏,保衛我百姓不再受到外族的侵擾,但事實證明,咱們和外族的敵人你殺我,我殺你,殺了幾百上千年了,誰也沒把誰殺光,死在彼此刀下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冤冤相報何時了,敵人是永遠殺不完的,對付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敵人徹底的變成自己的人,讓他們放下武器,拿起鋤頭,和我們的百姓一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不為殺戮,只為了永久的和平而戰,這才是戰爭的最高目的!等到了那一天,楊令公與楊家滿門忠烈,以及所有抗遼將士的鮮血才不會白流!”
楊志沒有說話,他低下頭去,雙拳緊握,但所有人都看得到,兩行熱淚悄悄的滑落了他的臉頰……
662,聯姻風波(7)
(兩更合二為一)
看起來楊志似乎是被說服了,不過話既然已經說到這裡了,今天人又比較齊,鄭飛決定把話再說開一些,鄭飛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最根本目的是保衛華夏,避免靖康之恥及以後中原大地的那些悲劇再度發生,但有一個問題卻也在困擾著鄭飛,自己現在可以努力使漢族避免一場浩劫,但如何才能永遠的避免類似浩劫的發生呢?
公孫勝今日的話就等於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新的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想辦法促進民族大融合!將現有的各民族融入進華夏民族的大家庭中去,大家都成為了一家人,自然就不存在民族分歧的爭鬥了。
漢族在這方面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