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百九十二章 得償所願

於當一個董事長,而是全面回收tvb股份,將電視臺私有化,與亞視共享資源的同時,保留特色,tvb最有名的就是電視劇,換一個說法就是導演、編劇等人才很多,如果將tvb電視劇、亞視娛樂節目放在一起,相信沒有世上任何一個地區的華人可以抵擋這類促銷,依靠華人擁護,在全球各地站穩腳跟,這個計劃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與卲逸夫達成初步收購意向,兩人很默契,點到即止,剩下的事情交給律師代理人出門,最後籤協議的時候,才輪到他們出面。

談完tvb,就輪到了《明報》,自從金庸表露過出售《明報》的想法,王子川就迅速派人調查過這間報刊所有資料,早在1988年,《明報》日銷量已是11萬份,1989年躍升到18萬份,除了《明報》、《明報月刊》、《明報週刊》外,明報機構尚有一份《明報晚報》,最新訊息,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註冊成立‘明報企業有限公司’,有意將此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至於盈利,這是《明報》集團弱項,1900年度已經進入尾聲,可是《明報》盈利堪堪達到七千萬港幣,要知道成立幾年的《蘋果日報》,1990年度盈利超過一億五千萬港幣,如果這是文化導致的差距,這一點王子川對《明報》不敢苟同。

金庸認真詢問道:“你對《明報》有什麼看法?”

王子川明白金庸這個問題是問他的,立即回道:“我認為《明白》立場很好,既不想左也不想右,在香港這個地方,很難得,這一點《蘋果日報》遠遠比不上。”

“哈哈……”

說到《蘋果日報》,金庸、卲逸夫都笑出聲來,這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明明大老闆是眾所周知的左派人物,偏偏《蘋果日報》一點也沒有效忠大老闆的自覺,去年還被內地評為典型右派公司,著實為王子川避免了不少麻煩,因為這一點,西方主流輿論還讚揚了《蘋果日報》,這也是臺灣等地對王子川親近的原因。

如果說王子川腳踏兩隻船,左右逢源,那金庸就是典型失敗者,《明報》一直被香港報界譽為清流,無論遇到怎樣麻煩,仍保持本色,由於經常涉及敏感問題,觀點尖銳,立場鮮明,因為最近幾年《明報》踢爆了不少火藥桶。金庸本人甚至被一些人罵為‘豺狼鏞’,列為第二號要對付的人,當然金庸在香港是出了名的親左人士,他被內地大佬接見過。

卲逸夫打趣道:“說到報刊,《蘋果日報》與《明報》起家方式都一樣,阿川也是在《蘋果日報》上發表一篇《誅仙》的小說,也是難為你了,身為首富還是跑去寫小說,嗯不錯,首富寫的小說,想想都覺得應該看一遍。”

這是王子川做的最後悔一件事,沒事跑去寫什麼小說,黑紙白字,想要否認都不行,就像李嘉成一樣,如果後世流行一部李嘉成寫的小說,相信很多人都會調侃幾句。

金庸笑道:“這是我對阿川最滿意的一個地方,能寫出《誅仙》這部小說,他的文學功底絕對不弱,其中對道家、佛家文化都寫出了精髓。”

卲逸夫打趣道:“既然你們一老一小這麼談得來,是不是可以談收購的事情了!”

“當然可以!”金庸笑了笑,無論王子川有多少錢,主動權在他這裡,世上想買《明報》的人有很多,特別是這個階段,集團隨時都能上市,上市之後,隨手一轉都能賺取數億利潤。

“不過我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明報》絕不能與《蘋果日報》合併!”

“當然,我答應!”

“那好,價錢方面我也沒有多少要求,三十多年前,我創立《明報》的時候,初始資金只有10萬港幣……”

“査叔叔,我願意出價七億收購《明報》!”

“阿川,你這是?”

卲逸夫笑道:“你們兩也不要推辭了,既然阿川開口,那《明報》就值這個數目!”

在卲逸夫的撮合下,金庸、王子川達成協議,王子川以個人名義出價七億收購《明報》集團,合約生效之後,金庸繼續擔任《明報》董事長。(未完待續)